內閣和六部都變成一言堂,這是很可怕的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皇帝蘇河也要及時調整。
他沒有讓李志升成為首相,除了李志升本身能力不足外。
李志升在內閣經營太久,成為首相之后,很難再找一位官員壓制他。
他反倒是成為內閣大臣,可以反過來限制首相的權利。
皇帝蘇河看到這兩人爭吵了一會兒,誰都沒有說服另一方。
他沒有下場,而是看向首相魏時鳴。
皇帝蘇河一般不參與大臣的爭吵。
他如果偏向某一位大臣,得到的結果就會失真,政策執行中,很可能會出現其他問題。
皇帝蘇河決定的事,直接讓百官執行,暫時無法決定的事,要認真聽從各方意見。
首相魏時鳴看到皇帝蘇河的示意,他出聲制止道:“本相聽著你們的討論,都有各自的道理。
工匠的待遇確實應該提高,技術也應該進行分類。
內閣之前對這些事情就進行過討論。
內閣盡快出臺提高工匠待遇的措施,同時把工業技術分類。
核心技術必須留在本土,限制類技術可以分為擴散到總督府和藩屬國兩類。”
魏時鳴說完之后,他看向皇帝蘇河詢問道:“陛下,臣這個做法可行嗎”
皇帝蘇河聽著魏時鳴的建議,他的做法就是中和兩人的意見,選取最穩定的政策。
魏時鳴做事求穩,他不激進,這也是皇帝蘇河比較滿意的地方。
“魏愛卿的建議很不錯,內閣盡快形成政策,先試行一段時間,沒有問題再推廣。”
曲向陽和金銀花聽到皇帝蘇河發話,他們停止爭吵。
按照之前的慣例,這些事情誰搞得好,皇帝就會采用誰的建議。
曲向陽和金銀花依然較著勁,準備以能力拼勝負。
大都督馮三秋上奏,關于海軍增加研究軍費的請求。
馮三秋說的模棱兩可,文官們卻沒有反對。
他們都知道,軍方有很多秘密項目,這些項目能拿到御前會議討論,必須要撥款。
例如很多人了解的鐵甲艦,他們只知道海軍正在研究鐵甲艦,具體到什么進展,誰都不了解。
御前會議又討論一些事務,皇帝蘇河說出今日討論最重要的事情。
“山東段黃河大堤已經通過驗收,朕派出數位欽差帶隊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
黃河工程可以正式竣工,朕要親自去見證黃河新河道投入使用。
朕想趁著這個機會,巡視周邊省份。”
皇帝蘇河自從登基以來,一直沒有觀察華夏的大好河山。
主要原因是剛建國,政局還沒有穩定。
蘇河也擔心,離開京城太久,京城這里會出現變故。
他前往最遠的地方,就是天津,還是火車開通之后,可以當天返回。
現在電報技術已經成熟,皇帝蘇河可以在全國任意一個大城,通過電報與京城聯系。
外出的條件已經具備,皇帝蘇河才準備去各省看一看。
黃河工程即將竣工,這是很好的時機。
因為官員貪腐,已經拖延一年的黃河工程,終于迎來終結。
朝廷花費數千兩銀幣,建造這個工程,很快就知道它是否值得。
內閣大臣李志升站起身,擔憂的說道:“陛下,出巡這件事要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