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出巡耗費極大,安全防護要求也極高。
陛下一旦在外地出現問題,很有可能會引起朝堂動蕩。”
皇帝蘇河態度堅決的說道:“李愛卿說的事情,朕都知道。
朕想趁著現在身體還年輕,體會一下大好河山。
之后再想出巡,那也是有心無力。
建國以來,百姓安居樂業。
朝廷擴土何止千里,海外總督府能容納大量百姓,國內的人地矛盾已經得到緩解。
只剩下一些宵小之輩,根本無法沖過麒麟衛的防護。”
皇帝蘇河之前一直想出巡,就是時機不合適。
建國之初那幾年,殘余的士紳勢力還非常強大。
打下南洋之后,各地殘余的士紳勢力,全部被強制移民到南洋。
大部分士紳,他們也順應時代的潮流,成為工廠主。
國內最大的隱患已經消除,蘇河不擔心自己的安全。
大華核心省份,不可能出現攻破軍隊的反賊勢力。
東倭總督府這種地方較為危險,大華核心省份相對安全。
文武官員看到皇帝蘇河態度堅決,國內又有著火車和電報。
京城可以及時聯系皇帝,一旦遇到突發事件,皇帝也可以乘坐火車,快速返回京城。
他們沒有繼續反對的理由,這個時候依然反對,會給皇帝蘇河留下不好的印象。
很容易讓皇帝想到,文武百官想要圈禁皇帝。
皇帝蘇河看到官員妥協,他吩咐道:“各位愛卿討論一下,這次出巡需要做的事情,朕好決定路線。”
官員們都在面面相覷,他們毫無準備,不知道提出什么建議。
現在允許暢所欲言,很少有發言機會的刑部尚書賀知聲。
他想到自己前段時間看到的報紙內容,準備展現自己的知識水平。
作為一名小吏出身的官員,他最害怕別人說他沒文化。
賀知聲最先站起身,建議道:“陛下,現在大華的版圖,北至北海,南至澳洲,西至巴爾喀什湖,東至東倭總督府。
華夏大地的版圖,擴大何止一倍。
陛下的功績遠超秦皇漢武。
現在四夷臣服,各位王爺又坐鎮海外。
當年秦皇漢武封禪泰山,這個佳話流傳千古。
臣建議陛下封禪泰山,稟告上天陛下的功績。”
魏時鳴和李志升聽到賀知聲開口,他們臉色微變,觀察著皇帝蘇河的表情。
魏時鳴還想要阻攔,最終卻沒有出聲。
從古至今,只有六位皇帝封禪泰山。
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及其皇后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恒。
宋真宗趙恒之后,無人封禪泰山,這可是有原因。
皇帝蘇河聽到封禪泰山,他臉色立刻變得鐵青。
封禪泰山在漢朝之前,對于一名皇帝來說,那是極為榮耀的時刻。
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這種千古一帝,才有資格封禪泰山,被萬民傳頌。
在唐朝時期,唐太宗沒有封禪泰山,反倒是唐高宗和唐玄宗封禪泰山。
封禪泰山的地位,就急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