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遼國會把國民劃分成不同的等級。
最高一級的就是貴族,他們享有著極多的特權。
普通的國民,劃分成一等國民、二等國民、三等國民、奴隸。
一等國民是立下功勛,又不足以封貴族的國民。
他們享有很多的待遇,在官場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升職。
二等國民就是普通的移民和完全同化的非黑人土著。
三等國民就是部分漢化的土著。
奴隸就是沒有漢化的土著。
不同等級的國民,享有的權利完全不同。
只有二等國民,才具有當官和經商的資格。
國民和奴隸之間,完全禁絕婚配。
這項制度的核心,之前只是為了防止漢人和黑人土著通婚。
導致經歷數代之后,我們反倒被當地土著同化。
經過幾年的運行,發現這會導致一些學習能力較強的土著,干活的積極性變差。
他們還會扇動其他土著反抗。
這段時間遼國海軍,拿下遼國旁邊的大島。
這座島嶼上面,有很多長相與我們較為相似的土著。
遼王和范大人就對相應制度改進。
在漢人和黑人土著之間,增加了漢化的其他土著,這一中間群體。
這個群體的加入,它可以吸納一部分精英的黑人。
又能協助我們管理奴隸,同時吸收奴隸的仇恨。
這些人對努力的管理,比漢人管事還嚴厲幾分。
他們為了防止再次變成奴隸,也會瘋狂的學習漢文化。”
杜崇光詳細介紹遼國的制度,他還從公文包內,拿出幾份遼國的報紙,讓三位王爺參考。
杜崇光繼續留在會議室,他與三國的官員,討論建交的詳細制度。
三位王爺走出會議室,他們邊走邊談論遼國的國民等級制度。
晉王李鳳鳴感慨道:“這項制度摻雜了先秦的奴隸制度、游牧部落制度,還有著印度地區種姓制度的影子。
但我覺得遼國這項制度有其可取之處。
我是不能接受百年之后,一群黑人管我叫祖先。”
鄭王王中策贊同道:“我也一樣,文化傳承很重要,血脈傳承更重要。”
閩王張瑜亮說道:“你們兩人讓我詢問這個問題,我就知道你們早有考量。
我反倒是不擔心,我即將奪取的地盤屬于古埃及,現在掌控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手中。
那里的黑人較少,同化難度很低。
遼王李青木這個制度,他也是學習歐洲人的一些方法。
歐洲人在美洲,就是用黑人取代美洲的土著。
作為外來的我們,當地土著屬于最不好管理的一群人。
咱們必須借助外力,你們想好從哪里運來那么多人。
你們總不能是盯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何況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現在只是衰退,還沒有亡國。”
鄭王王仲策笑著說道:“當然是選擇印度地區的移民。
那里的移民較為溫順,容貌與我們差別也不大。
這個群體作為三等國民,管理當地的黑人土著比較合適。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那也是一個備選計劃。”
三位王爺召集心腹,根據各國的情況不同,商討出屬于他們的國民等級制度,立刻在他們的統治區推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