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能參加隊伍,那就是想干一些實事,讓太子蘇蜀看中。
真正人浮于事,得過且過的人,他們不會參與這些麻煩事之中。
太子蘇蜀看到這些官員的表現,他比較滿意。
陸元鵬這些身居高位的官員,只能拉近關系,很難培養成自己人。
但隨行的這些中層官員,他們卻可以拉進自己的隊伍之中。
太子蘇蜀讓這些官員去準備,接下來考察漢中郡需要做的事情。
他們停留漢中郡的時間只有一兩天,想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考察出真正的成果,那也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
太子蘇蜀乘坐的專列,停靠在漢中火車站。
漢中郡是帝國西部的中心,帝國最為重要的工業重鎮之一。
漢中作為父皇的龍興之地,這里享受很多優惠的政策。
這里的營商環境不濃,但作為帝國工業的發源地,依舊保留著科技為先的氛圍。
朝廷依靠漢中原先的工業基礎,發展主要以官營企業投資,收益期非常長的重工業。
漢中的重工業,向西輻射西域,向南輻射川渝,還順著川緬鐵路,輻射到緬甸和暹羅地區。
帝國對于海外那些新領土,支持他們發展輕工業,絕不會支持他們發展重工業。
輕工業可以促進商業環境的發展,可以創造大量的財富,有效提升當地百姓的幸福度。
這非常有利于,當地百姓對于朝廷的向心力。
輕工業強盛的地方,必然是一切都向錢看。
不只無法提升當地的軍力,反倒會腐蝕當地軍隊的作戰能力。
沒有重工業支持的地方,他們的軍隊作戰能力非常弱,輕輕用力就能鎮壓。
重工業發達的地方,基本都是大廠居多,這些地方的工人素質都很強,他們還愿意服從命令。
哪怕是沒有地方軍隊支持,這些工人就是最好的軍隊。
重工業還能以極高的效率,把工業實力轉換成軍隊的戰斗力。
帝國對于重工業布局,一向都是非常慎重。
哪怕是某些商人想要建立重工業企業,除了少數礦產石油加工業,大部分重工業都必須要建立在帝國的核心領土。
帝國的四大重工業區,全部都位于帝國核心領土。
東北和京津組成的環渤海重工業區,這是帝國最強大的重工業區。
緊隨其后的就是長三角重工業區和珠三角重工業區。
這三大重工業區,都依托海運和陸運,輻射全國大部分地區。
剩下的那個重工業區,就是漢中重工業區。
他是唯一位于帝國西部的重工業區,支撐帝國西部工業的發展。
漢中重工業區由于地理環境,他發展的最為緩慢。
但漢中這里也有好的一面。
這里的環境相對閉塞,消息不宜走漏,一直是帝國研究高端工業產品的試驗地。
藩屬國為了發展自身的工業實力,他們無所不用其極。
相關的工業技術,能買到就用錢買,買不到就偷就搶。
藩屬國工業實力快速進步,離不開他們這些下作的手段。
帝國吃過一些虧之后,最頂尖的技術已經嚴格保密。
太子蘇蜀讓陸元鵬去接待當地的官員。
他先前往秦王府,看看小時候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