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們趁此良機,討論著各家聯姻的事情。
……
中秋宴會結束的第二天,難得的假期就已經結束。
太子蘇蜀參加御前會議。
皇帝蘇河幫看著手中各項數據的匯總。
他開心的說道:“朝廷出臺新政,取得的效果很令朕滿意。
從稅務總局匯報上來的數據,稅收走出每月的連續跌幅,開始逆勢上揚。
銀行的貸款數據也從低迷狀態開始恢復。
這說明國內的商人已經回復信心,他們在擴張公司的業務。”
皇帝蘇河很開心,他了解那些商人。
哪怕是帝國有著極為嚴苛的處罰,商人們能避稅就避稅,想方設法少交每一文錢。
稅款的增長,那就足以證明帝國經濟在恢復,按照這個趨勢發展,必定能走出經濟危機。
首相林文靜笑呵呵的說道:“這一切都依靠陛下的指導,帝國這么大的體量,才能順利走出經濟危機。
這也是帝國全體國民齊心協力,才用這么短時間,就恢復了信心。
帝國之前官府記載,領救濟糧的失業工人,累計人數就有一百多萬人。
經過這幾個月,朝廷不斷出臺政策,精減稅收,禁止官員隨意干涉市場。
特別重視以工代賑,開展了數個大型工程。
失業的工人總數已經不足三萬。
這些工人,有些是產業已經被淘汰,有些是因為經濟危機的打擊,心態已經失衡。
但只有三萬工人,分布在各個地方,朝廷肯定能養得起。
但各地官府依舊在努力,幫扶這些工人重新恢復信心,或是尋找對口的公司。”
首相林文靜自信的侃侃而談。
如果沒有藩屬國的對比,帝國取得的成績,好像不需要夸耀。
但有了藩屬國的對比,帝國能快速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這就是一件大書特書的功勞。
首相林文靜當然要匯報成績,給他們做事的這些人爭功勞。
皇帝蘇河聽首相林文靜講述的同時,他翻看著手中的資料。
工人大量恢復就業,這個他最頭疼的問題得到解決,這是他最滿意的一點。
帝國可以少收一些稅款,但必須要讓失業率降下來。
太子蘇蜀直到這個時候,絕不是謙遜的時候。
他站出來說道:“父皇,失業的工人快速就業,這得益于而陳的完善調查。
不了解真實的情況,拍著腦袋做出政策,這就是官府一些政策,突然之間遇到問題,推行不下去的主要原因。
兒臣調查,工人們參與的主要公司,通常都在五十人以下的小型公司。
這些公司的規模不大,但他們卻是解決就業的主力。
這些小型公司的抗風險能力極差,經濟危機到來之后,他們是第一批破產倒閉。
兒臣發現解決大量工人失業,必須要扶持這些小型公司。
兒臣找到這些小型公司的痛點。
他們既拿不出擔保的財產,從銀行貸款。
他們又缺少技術,只能去卷利潤不高的產業。
兒臣針對這些小型公司的痛點。
讓商業銀行推出了小額的信用貸。
簡化這些商業銀行貸款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