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一元硬幣還厚,相當于一層“膩子”,而且還是脆弱的膩子。
這是從各個渠道,“參考”了f117和f22技術路徑后,做出的決定。
現在有了四象,看上去省事多了,但問題也不少。
首先,有著電控特性的“四象材料”,要和飛機表面的各個傳感器進行結合,甚至用四象超材料來代替一部分電路系統,減少內部空間壓力。
另外四象材料的拼接,對精度要求也很高,否則會影響吸波率和穩定性。
最后,運用在殲20的“四象超材料”,基材就不能再是et這種渣渣了,得使用蓉飛研制的柔性高彈纖維膜,代號3。蒙皮材料3號
這部分也需要花點功夫,制備新材料的同時,還要教會這邊的技術人員。
周瑞刷了五個小時設計圖,又是在沒有窗戶的封閉空間里,出來時感覺和刑滿釋放一樣,貪婪的吸著新鮮空氣。
五個小時啊看什么片都能給人看嘛了
牟仲義早就堅持不住了,年紀大了氣血不足,精力不濟,才看了兩個小時就疲軟了。
周瑞出來后,召集了“復瑞”全體,立刻進行了工作分組。
“我們人不多,但還是要分工的,柯春江和潘向玲還沒抵達,剩下的八人里,要分出一部分去制備基于3基材的四象超材料。”
此話一出,幾個男同志都眼神閃躲,目光飄忽。
有那么一個“大家伙”戰機在廠房里擺著,你讓他們返回去搞膜
搞膜哪有搞飛機有意思。
周瑞看向大家的表情,心里也清楚他們的想法,不過事情還是要有人做的。
最后看向牟仲義、韓子茵、薛麗三人。
三人在體力上,畢竟相對弱一些,廠房里的工作談不上艱苦,但也絕對不輕松。
有牟仲義坐鎮,那邊的進度也有了保障。
牟仲義有些掙扎,最終還是點點頭道“算了算了,我確實一把年紀了,動動腦子還行,動手就有些添亂了,我帶隊去制備新材料吧。”
韓子茵和薛麗也沒有異議。
而另外五人組的任務就艱巨了。
順利的話兩個月能有結果,運氣不好兩年啥都整不出來也不奇怪。
周瑞道“我們是以指導和協助為主,但想要解決實際問題,就得自己也有動手能力,理解工藝流程,否則和人家說都不知道怎么說,討論起來驢唇不對馬嘴。”
“我已經和文師傅討論過了,第一周我們邊學邊干,將一些基礎工藝掌握,不求多強但要懂,同時也順帶探索新蒙皮工藝的技術要點。”
“各位都是科研界的佼佼者,我相信都能勝任,實在不能勝任的也沒關系,可以去牟老二組那邊幫忙制備新材料。”
幾個大老爺們頭搖的和撥浪鼓一樣。
“能完成我天生就是打螺絲的料子我小名就叫小螺絲。”
“算命先生說我以后會成為技術能手,我搞科研純粹是多走了十幾年彎路扳來”
“我的右手又快又穩,左手絲滑連貫,你就看我表演吧”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