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寧晨也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真正論起能力,自己也不會比這些院士、教授差,而且反倒是有著很多自己獨特的優勢。
這也讓寧晨默認接受了程忠的提議,希望自己不會辜負這位院士的信任。
接下來的日子里,項目組按照寧晨等人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案,再次優化這種鋼材的冶煉和加工工藝。
讓大家感到非常欣喜的是,之前寧晨提出的幾個工藝改進方案,都起到了非常不錯的效果。
雖然寧晨提出的各種條件,不至于精細到分毫不差,但也落在了一個非常接近的范圍之內。
經過又一個階段的實驗之后,項目組加工出來的鋼材樣品,比上一個階段的鋼材樣品,結構更加接近于寧晨的理想設計結構。
“寧晨,這次我們的改進方案,還是非常的成功的。與第一批次的鋼材樣品相比,我們解決了大部分存在的問題。”
寧晨對于項目組在這一階段取得的成果也非常的滿意,這樣級別的鋼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應用潛質。
完成了這一批次材料微觀結構的測試工作后,接下來,大家繼續對這種鋼鐵材料的性能,進行著全方位的測試。
為了更好的體現這種新型鋼鐵材料的性能水平,項目組特意取來了現役航天、航空設備中,所使用的鋼鐵材料。
這樣直觀的對比,可以非常清晰的比較兩者之間的區別和差距。
寧晨對于接下來的實驗測試非常的期待,因為這基本可以確定,自己設計出來的這種鋼鐵材料,到底是否具備很大的應用價值。
制定好了測試實驗的計劃后,程忠將項目組成員召集到一起,講解著各項測試任務的安排,并進行任務的分配工作。
“我左手邊的這些鋼材,是我們現役戰機所使用的專用鋼,而我右手邊的這些鋼材,則是我們在上一個階段的實驗中,所制造出的新型高強度鋼鐵材料。”
這些現役戰機所使用的鋼鐵材料,因為都屬于國家級的絕密材料,之前寧晨也無法從網絡上得到這些材料的詳細信息。
程忠先是安排兩人進行兩種鋼鐵材料的抗腐蝕性實驗,因為這項實驗的耗時會比較長一些,短時間內并無法得到明顯的對比結果,所以要盡早的去開始實驗。
至于剩下的強度、微觀結構特征、抗磨損度、抗疲勞度、韌性等等性質,測量的速度會快出很多。
程忠并沒有為寧晨安排任何的測試實驗任務,而是帶著寧晨一起,查看著其他人的測試工作。
這也是程忠對寧晨的一種特殊對待,畢竟整個項目組的成立,都是來源于寧晨的設計方案,這個時候,也該讓寧晨享受一下成功的喜悅了。
寧晨倒是很想自己親手進行一些測量,不過能夠更早的見證各種測量結果,也是一件不錯的事情。
隨著實驗的進行,很快,關于兩種鋼鐵材料的強度數據先出來了。
“程院士,經過測試,現役戰機專用鋼的屈服強度是1506a,而我們的新型鋼鐵材料的屈服強度,是1610a”
聽到這個數據,程忠和寧晨都感覺非常的激動。
雖然相比現役戰機所使用的鋼材,新型鋼材在屈服強度上的提升只有100a,但這種幅度的提升,對于航天設備領域來說,足以算是一項較為明顯的突破了。
更何況,這種新型鋼鐵材料,也只是剛剛經歷了第二個階段的實驗,仍然還存在著一定的進步空間。
寧晨有信心,如果再經過一到兩個階段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礎上,繼續將這種鋼鐵材料的屈服強度,提升100a左右。
在這之后,這兩種鋼鐵材料其他的各項測試數據,也都陸續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