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進行到這個程度,寧晨也再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大家便準備結題,整理起這些天的實驗成果了。
由于整個實驗課題是由寧晨、徐洲、隋楓三人共同完成的,整理成果和撰寫論文的工作,也將由三人共同完成。
之前寧晨還是很少跟別人一起寫論文的,偶爾跟別人一起寫論文,這種團隊合作的感覺也還不錯。
這個研究課題放在寧晨所有研究過的課題中,并不算是多么突出的一個課題,但這個課題卻很好的填補了寧晨的科研空檔期,讓寧晨取得收獲的同時,也產生了很多新的研究靈感。
完成了論文的撰寫和校對工作后,三人商量起了論文投遞的問題。
徐洲對于各家材料學相關的學術期刊作為了解,寧晨和隋楓也對想先聽聽徐洲的意見。
“我覺得這篇論文,可能不太適合投到nature和sce的主刊。當然這不是因為這篇論文的價值不夠,只不過研究的方向太過專業,不太適合nature和sce的主刊的風格。”
寧晨也徐洲話中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論文的噱頭還不夠,可能無法吸引nature和sce主刊的期刊編輯的興趣。
“但是nature有一家子刊,叫做natureaterias,是一家以材料學為中心的期刊。這家期刊的影響因子同樣很高,甚至不輸于nature和sce的主刊,當然想要在這上面發一篇論文也并不容易。”
寧晨對于這家期刊也有一定的了解,這是一家質量非常高的材料學學術期刊,影響因子有的時候甚至會超過nature和sce的主刊。
能在這上面發表一篇論文,也足以算作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了。
聽完了徐洲的意見,寧晨和隋楓都表示著贊同,便繼續對論文進行修改,準備著論文投遞的事情。
米國數學會雜志社。
幾個期刊編輯正坐在一起,討論著有關論文接收的問題。
“帕特森教授也給出了建議期刊接收稿件的意見嗎”
“是的,經過慎重的審核,帕特森教授也認為,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論文,而且論文之中的理論是完全正確的。至此,三位菲爾茲獎的獲得者,都給出了建議我們接收這篇論文的選擇。”
他們議論的這篇論文,正是寧晨之前投遞的那篇,與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相關的研究論文。
而他們口中的“帕特森教授”,則是因格帕特森,一位同樣獲得過菲爾茲獎的偉大數學家。
一篇論文能夠同時讓三位菲爾茲獎得主進行審核,這在之前也是非常罕見的事情。
但這也是米國數學會雜志社沒有辦法的選擇,因為如果達不到這個級別的話,的確很難對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做出準確客觀的判斷。
“既然三位菲爾茲獎得主,都認可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我覺得我們也沒有什么可再猶豫的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秋成同可能因為自己和寧晨的關系,而對這篇論文的審稿存在些許的私心,但三位數學家做出了類似的判斷,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
經過各位編輯的共同商議,最終大家都一致決定,選擇接收寧晨投遞的這篇論文。
其實在這之前,這些編輯們心里也都是類似的想法,只要寧晨論文中的內容沒有問題,肯定是傾向于接收論文的。
寧晨的之前的幾篇論文,可是幫助期刊提升了不少的影響因子,對于這樣的論文作者,即便是審稿十分苛刻的數學界四大頂刊,自然也是十分歡迎的。
只是他們也擔心這篇論文的研究內容是否真的正確,畢竟之前有幾位審稿人都無法給出確切的結論,期刊也不可能在未經詳細審稿的情況下,就直接把論文給刊登上去。
做出了決定之后,阿比莫伊爾向寧晨的郵箱中,發送了確定接收論文的郵件。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