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大眾性的社交平臺,就像是一家超級市場,售賣的貨物非常的全面,卻沒有什么特別突出的商品。
而學海a則像是一家專賣店,只要是在這個領域范圍內的,去學海a肯定是更好的選擇。
在學海a做起來之后,寧晨也逐漸減少了在學海a上面的精力投入,把公司那邊的事情,都交給了陸明昊等人,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科研和論文上面。
依靠這些天的研究,寧晨已經準備好了五篇非常不錯的論文,隨時都可以將論文公開發表。
這個時候,創辦學術期刊的時機也終于成熟了。
這一天,寧晨找到劉旭,說明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寧老師,現在你已經準備好創辦學術期刊的事情了”
其實之前寧晨就跟劉旭提過這件事情,當時劉旭也對于寧晨的這個想法表示支持。
以盛州大學的名義,去創建一家學術期刊,這在以前是劉旭和盛州大學的其他校領導,所完全無法想象的一件事情。
畢竟放眼全國的高校,有這個號召力的也只是屈指可數。
但現在的盛州大學,已經完全不可以與過去的盛州大學同日而語了。
雖然現在盛州大學的綜合水平,還比不上國內的幾所頂級高校,但排名也是飛快的上升著。
特別是寧晨的留校,對盛州大學帶來了質的改變,即便是國外的頂級高校,也不會對盛州大學有任何的輕視。
“是的,劉院長,我已經準備好這件事情了。現在我積攢了五篇還算尚可的論文,學海這邊也有了一定的影響力。相信新的學術期刊創建之后,還是會獲得國內外的一些關注的。”
寧晨的話說得比較保守,不過劉旭還是能夠從中聽出來,寧晨的確是已經準備得非常充分了的。
能夠讓寧晨自認為“尚可”的論文,至少也是能夠發表在nature、sce這種級別學術期刊的論文,寧晨選擇將這種論文用于學術期刊的創建上面,可以說直接放棄了上百萬的論文獎勵。
而學海現在的影響力也非常巨大,大部分國內做科研的人,都已經注冊了學海的賬號,甚至連一些國外的學術大佬級人物,也在使用學海進行學術內容的瀏覽和交流。
“好的,寧老師,既然你已經準備好了,學校這邊會對學術期刊的創建,盡到最大的支持的。對了,寧老師,你想好這家學術期刊的名字了嗎”
“劉院長,我想了一個名字,叫做學術星空。”
“學術星空嗎一個很不錯的名字嘛。”
劉旭心說寧晨似乎特別喜歡“星辰”、“星空”之類的名字,不過在人類文明誕生以來,確實在不斷的努力去探索深邃的宇宙,這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終極目標。
“起名這塊兒我也不是太擅長,如果劉院長和其他校領導有什么更好的名字,那我們還是選擇一個最好聽的名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