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覺得學術星空這個名字就很好了,反正我是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名字了,回去之后我再問問其他校領導的意見吧。”
接下來的時間里,寧晨又和劉旭討論了一些這家學術期刊中的各種細節問題。
寧晨希望能夠把這家學術期刊,做成一家精品的學術期刊,不求每期發表論文的數量,而是要格外注重論文發表的質量。
期刊創建的前期,寧晨只想做一本主刊,這本主刊不限制任何的論文研究方向,只要論文的質量足夠優秀,就是可以被期刊接收的。
寧晨暫定期刊每個月發布一期雜志,里面收錄10篇左右的論文,如果期刊接收的出色論文比較多的話,寧晨也會考慮提升每期論文發表的數量。
等到之后期刊的關注度上升,寧晨會再考慮增加子刊的事情。
聽完了寧晨的想法后,劉旭點了點頭,說道
“不錯,寧老師,你對于創建學術期刊的事情,已經考慮得十分全面了。回去我再和其他校領導商議一下,沒問題的話,就準備推進這件事情了。”
“好的,那就麻煩劉院長了。”
以寧晨一個人的力量,還是沒法辦成一家學術期刊的,因為其中涉及到的東西很多,寧晨也只能在其中起到帶頭的作用,還是需要以高校作為期刊的創建單位。
盛州大學的校領導在經過商議之后,完全通過了寧晨的這些想法,甚至連任何的學術期刊細節也沒有更改,也沒有再起其他的名字。
這家學術期刊的創建,對于盛州大學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影響力,都會有很大的提升,這也是為什么學校愿意支持寧晨這個想法的主要原因。
往大了說,這家學術期刊的創建,甚至能夠提升整個華國的學術影響力,而不僅僅是對盛州大學有益的一件事情。
為了創建這家學術期刊,盛州大學安排了多個新的工作崗位,這里有全職的崗位,也有兼職的崗位。
而寧晨則是作為學術星空的重要人物出現,不僅作為期刊的主編之一,同時也將擔任期刊首席審稿人的工作。
期刊編輯同時擔任審稿人的事情,在學術界并不算多見,但以專業能力來看,寧晨確實非常適合作為審稿人的角色出現。
準備好了這些工作之后,盛州大學正式對外公布了,學術星空創建的消息,并歡迎國內外的科研人員,向學術星空進行投稿。
與此同時,寧晨也安排自己的星辰科技,在學海上面同步宣傳了這個消息。
這個消息引起了非常大的關注,很多人都樂觀的認為,這會是一家華國最優秀的學術期刊。
“真沒想到,盛州大學竟然也創建了自己的學術期刊了。不過有寧晨在,這家學術期刊至少能夠保證很高的下限,同時也擁有無限的上限。”
“這是否代表著,從此以后我們不再需要往國外的學術期刊投遞論文了希望國內各大高校也能夠增加將論文發表在國內學術期刊上的獎勵金額,這可以提升論文作者將論文投遞向國內學術期刊的意向。”
“太好了,我們終于可以擁有一家國際頂級的學術期刊了。希望學術星空也能夠吸引一些國外科研者來投遞論文,不僅僅將影響力局限在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