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年3月14日,貝拉港。
渡過新的一年,貝拉港這個莫桑比克地區的頭號工程已經初具規模。
原歷史,貝拉港始建于1891年,而東非對貝拉港的建設剛好早半年時間,前世貝拉港是津巴布韋,剛果金,馬拉維和贊比亞的主要轉口港之一,莫桑比克全國第二大港,這也可以看出貝拉港的優勢所在。
不過現在貝拉的情況不太好,整個區域內狂風大作,伴隨著暴雨考驗著這座初生的城市。
由于時間原因,貝拉市很多建筑都是臨時搭建,且多為土木結構,在這種極端天氣下,當地建筑物受到了極大的損害。
“這該死的鬼天氣,以前在達累斯薩拉姆可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級別的颶風。”首任貝拉市長伯利蘭大聲說道。
莫桑比克是一個常年受臺風侵襲的國家,這一點以前東非自然不知道,或者說經驗少,因為臺風一般發生于赤道附近,然后在向兩極地區轉移時發展成為臺風,也就是貝拉市市長伯利蘭口中的颶風。
東非東部大部分地區都會受臺風影響,但是印度洋區域的臺風威力并不大,且達累斯薩拉姆市距離赤道很近,所以一般受不到影響。
“現在港口的船只受到什么影響了么”貝拉市市長伯利蘭問道。
當然,東非臺風威力相較于美洲和遠東,還是弱了許多,尤其是東非受到的影響并沒有想象那么大。
“我曾經在東南亞就遇到過臺風,那種經歷可比貝拉的臺風可怕多了,再大海上航行,總是會遇到風云莫測的情況,知道的知識越多,才能更容易保命”
還沒等他松口氣,下屬就說道“市長先生,雖然港口沒有太大問題,不過市內的情況恐怕不太好。”
實際上市政府沒有受到影響的原因,是市政府等政府機關都是磚石機構,畢竟這算東非的傳統,每開辟一個新地區,都會優先建設政府機關和基礎設施。
災后,傷亡和失蹤人數上升到四十三人,其中包括三名負責救援任務的政府工作人員,四名警察,摧毀屋舍兩百多處,經濟損失達到一萬三千千多萊茵盾。
不過對于臺風這種“新鮮事物”,政府態度很穩定,因為相較于臺風這種自然災害,在東非根本就排不上號。
而貝拉港就不同了,貝拉緯度在南緯三十度附近29度,這剛好是臺風威力較強大區域。
而貝拉市受災,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哈貝鐵路的開工狀況,至少在房屋改建方面,貝拉市要多下功夫。
東非中央政府每年遇到的自然災害主要是干旱和洪澇,在東非這種地域廣闊的國家,每天總有一個地方不會風調雨順,所以大家早就習慣了。
伯利蘭趕忙問道“現在什么情況”
當然,臺風不一定只有壞處,這次臺風實際上深入東非內陸,一直到馬塔貝萊高原,給馬塔貝萊省帶來豐富的降水,助力了馬塔貝萊省農業發展。
不到一個小時,臺風再次來襲,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人員尚未安置完畢,又迎來了新的的風暴。
“呼,這樣就好,看起來問題不算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