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巴斯夫公司為什么不直接選擇布拉瓦約或者內羅畢兩地直接開設分廠,原因很簡單,東非只開放沿海地區,內陸進不去。
而且內陸地區的工業配置,基本上以東非國營企業為主,實際內陸地區各個工業部門完備,只是實力較差,為了防止其被國外資本直接沖擊,所以有效的壁壘依舊是可行的的措施,同時其能和沿海地區的外資企業直接形成競爭,不至于受困于環境而不思進取。
既有護城河的前提下,又能形成競爭保持活力,只要操作得當,東非工業的基本盤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東非這種操作手法,在19世紀并不算突出,因為就算美德兩國也會以關稅壁壘的形式保護本國產業不受到外部沖擊,尤其以德國的容克貴族最為顯著,為了經濟利益甚至反對德國同沙俄關系的疏解,造成一戰時沙俄靠向協約國。
當然,東非也有類似政策,只不過東非可以繞開商品谷物農業轉向熱帶經濟作物農業發展,避開直接競爭,而在這個領域,目前只有巴西還有加勒比海沿岸國家能稍微和東非抗衡。
至于印度雖然是熱帶國家,但是印度人口太多,還要保證基本溫飽問題,不可能全力和東非展開競爭,而且印度國土只有三百萬平方公里,就算和巴西相比也差了太多,而且作為英國殖民地,沒有自主權,生產力水平低下,英國在各個領域優先選擇印度低廉的人力成本,而非提升印度的農業科技水平,巴西也是如此,巴西的市場基本外國資本把持,暫時難有作為。
而前世熱帶經濟作物最繁榮的東南亞,現在剛剛起步,還無法形成強大競爭力。
新法蘭克福市。
新法蘭克福市也就是前世贊比亞的卡皮里姆波希,自從升級為市以后,新法蘭克福市發展迅速,和其東非第一大鐵路樞紐地位更加相得益彰。
而恩斯特也是在視察完姆貝亞市的工業發展情況后,直接奔赴新法蘭克福市。
當前新法蘭克福市的溫度只有24度左右,一走出車廂,恩斯特就感覺十分舒適。
實際上自從進入東非高原以后,恩斯特就感覺到內陸地區比第一鎮市的宜居性,如果不是鐵路上過于調撥,那這次行程就完美了。
“自從新法蘭克福市升級以來,如今人口已經增加到了八萬多人,中央鐵路,尤其是南北線,在新法蘭克福市南北匯聚了東非工業最大的城市,所以新法蘭克福市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裝備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食品加工業是當地的三大支柱性產業。”
恩斯特聽完后肯定了法蘭克福市這些年的工作情況,畢竟原卡皮里姆波希只是一個小鎮,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實屬不易。
前世卡皮里姆波希也是贊比亞的鐵路交通樞紐,但在贊比亞城市中并不算起眼,當然,這和贊比亞的交通建設情況有很重要原因。
前世卡皮里姆波希只是坦贊鐵路終點,而東非的中央鐵路東西縱橫兩大洋,南北直達阿贊德高原邊緣和東南沿海的新漢堡港市。
所起到的帶動作用是無與倫比的,而且北部是一串銅礦帶城市,南邊也有盧薩卡和卡布韋兩大城市,再往南更是直接馬塔貝萊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