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東非政府就克拉地峽的積極發展規劃討論戛然而止,主要是拋開這里的戰略價值以外,經濟上可以討論的地方屬實不多。
而重頭戲還是人口方面,解決了克拉地峽領地的人口,未來不管是暹羅,亦或者其他國家都不再可能將克拉地峽領地拿回去。
恩斯特說道:“克拉地峽領地的人口政策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由我們主導的移民政策,一個是同化和融合政策。”
“未來克拉地峽移民人口至少不低于二十萬,從而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對于本國愿意到克拉地峽領地生活和工作的民眾,要給予支持和優惠政策。”
“對于當地的暹羅人,愿意接受東非治理并且接受德意志化的,可以進行篩選。”
東非政府終究不是徹頭徹尾的屠夫,對于愿意融入萊茵人的民眾其實是可以接受的,畢竟東加里曼丹地區還有十幾萬土著就被東非收留。
當然,這其中有一個限定條件,諸如印度教,阿拉伯教人口肯定不在東非政府的考慮范圍之內。
……
1916年末,東非政府再次派遣使者前往荷蘭海牙。
弗里爾站在船頭上感嘆道:“這次故地重游可以說比較驚險了,英德兩國海軍在北海的交鋒說不定就會波及到沿岸地區,距離我們這次目的地也不算遠。”
從戰爭爆發到現在的三年間,德國海軍和英國海軍可以說一直在不斷試探,這使得兩國在北海區域時常發生小規模交火。
不過這也導致前世大名鼎鼎的日德蘭海戰沒有爆發,德國海軍統帥很清楚雙方的差距,同時德國遭受的封鎖因為東非的存在,暫時還不足以讓德國在經濟上維持不下去,所以德國的公海艦隊大部分時間里都萎縮在波羅的海或者大西洋近海里和皇家海軍周旋。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則在于目前德國將重心放在了東線,首要目標是擊敗俄國,所以在西線處于防御態勢。
這使得公海艦隊不需要冒險和皇家海軍決一死戰,但是這種僵持狀態下,最倒霉的就是丹麥,其次就是可能被波及的荷蘭,兩國海域處在英德海軍交鋒的前線。
這也是弗里爾有些心驚膽戰的原因,這次弗里爾的目的地是荷蘭的政治中心海牙,距離交戰海域不算近。
但是誰也不知道英德兩國會不會殃及池魚,畢竟公海艦隊想往外沖,只有兩條路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英吉利海峽。
弗里爾的副手羅杰斯說道:“弗里爾爵士,這一點你不需要擔心,今年年初,德國雖然發動過一次潛艇戰術,但是被威廉二世叫停了,除非德國重啟這種無差別攻擊的戰術,不過按照上一次經驗,德國海軍使用潛艇戰術前肯定會提前告知帝國,我們的安全不會受到威脅。所以這次前往荷蘭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
弗里爾有些無奈的說道:“我擔心的是德國?錯了,是英國,畢竟英國現在對北大西洋海域處在高度敏感狀態,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暗地里搞一些小動作。”
弗里爾之所以如此說,那是因為目前德國是全世界最不可能得罪東非的國家,自從其和美國的貿易被英國切斷以后,東非就成了其最大貿易國。
雖然東非現在也不能走大西洋航線,但是卻能通過巴格達鐵路等陸地通道向德國輸送物資。
目前巴格達鐵路可以說是德國的救命稻草,如果這條通道被切斷的話,德國一定會不計代價的向英法兩國展開進攻。
而事實上,目前德國的后勤情況遠遠沒有想象中的糟糕,畢竟糧食,鋼鐵等等產品德國基本可以自給自足,只有諸如橡膠,銅,棉花,白糖,煙草等戰略物資缺口比較大。
而德國糧食問題的緩解,很好理解,如今德國在東線取得的巨大優勢,使得他獲得了大量原本俄國的產糧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