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些土地顯然不能生產棉花,煙草,橡膠等熱帶作物,不過這也減少了巴格達鐵路的運輸壓力,讓同盟國可以有更多的鐵路余量從東非進口比較稀缺的資源。
英國人雖然有心掐斷巴格達鐵路,但是卻無能為力,巴格達鐵路完全掌控在同盟國手中,而海上方面,印度洋可是東非的主場。
在北大西洋方面英國人可以讓東非商船“退避三舍”,而在印度洋海域卻完全做不到這一點。
東非印度洋艦隊組織了大量軍艦維護波斯灣航線的暢通,為東非商船保駕護航。
而英國人又無法像安撫美國人一樣,完全吃的下東非的工業產能,所以東非也不可能為了英國人的勝利,在印度洋地區做出退讓。
事實上,英國已經掐斷了蘇伊士運河和北大西洋方向,東非商船和同盟國之間的貿易通道。
這使得1916年后,東非和同盟國之間的貿易量大大減少,不過好在東非如今貿易已經轉向南方國家,既南美,遠東,南洋,中東和西非等地區,這也使得1916年后,東非貿易重心出現明顯的南移趨勢。
當然,歐洲和北美貿易在東非對外貿易中依舊占據重要地位,畢竟其他地區消費能力終究是有限的。
但是南方國家貿易中東非處于出超狀態,利潤十分可觀,和北美的貿易則屬于互通有無的范疇,沒有絕對的贏家。
而歐洲目前因為處在戰爭狀態,所以東非對歐洲貿易也處在優勢狀態,即便出口量減少,但也不是其他地區可以相提并論的。
但是對歐洲的顯著貿易優勢,顯然只是短期利益,而如果能穩定和南方國家貿易,那是長期利益。
這也是這幾年東非在南洋,西非等地區大肆擴張,并且建設海外基地的原因。
這次弗里爾再次到荷蘭,就是為了進一步擴大東非在南洋地區的優勢,在補齊了克拉地峽領地這塊殖民地后。
東非再次盯上了荷蘭這個南洋地區的“狗大戶”,畢竟縱觀整個南洋地區,也只有荷蘭的殖民地能和英國,法國,東非相比。
就是美國在南洋地區的殖民地都不能和這四個國家相提并論,畢竟美國在南洋只有半個菲律賓,顯得有些獨木難支。
而荷蘭的東印度群島,不管是面積,還是規模,亦或者是掌握的戰略要地,在南洋諸國中都明顯排在前列。
但是,荷蘭的國家實力顯然和英國,法國,東非不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自然而然的荷蘭會被東非再次盯上,畢竟東非最擅長的就是挑軟柿子捏。
“還有多久能達到海牙?”弗里爾問道。
“大約還有三到四個小時左右時間。”羅杰斯回答道。
海牙這座城市,其實應該才算是荷蘭真正意義上的首都,雖然鹿特丹或者說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并且是其承認的首都。
但是荷蘭的行政中心卻是海牙,因為荷蘭中央政府,議會,最高法院等機關都設立在海牙。
弗里爾扶著欄桿,眺望著大海說道:“就是不知道這次我們的到來,荷蘭人是否會高興,畢竟才拿走了他們的東加里曼丹,現在卻又覬覦東印度群島的其他地方。”
羅杰斯有些幸災樂禍的說道:“這就不是荷蘭人能決定的了,而是取決于帝國的發展戰略,而荷蘭沒有拒絕我們的底氣。”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