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羊吃人事件(圈地運動),愛爾蘭大饑荒,美國黑奴,德國上個世紀普遍的饑荒和戰爭,法國頻繁的社會運動,這還沒有算帝國主義通過殖民掠轉移部分社會問題。
而前世蘇聯為了發展工業,烏克蘭餓殍遍野,就算遠東帝國也曾經歷過數年的經濟最困難時期。
可以說想要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就必須付出代價,將別人的財富和勞動力價值集中起來,才能推動生產力質的跨越,跨不過這一步,那就無從談下一步的發展。
所以東非成為工業國,就必然有人,且是大部分人犧牲,這些人可以是黑人,也可以是東非本國民眾,也可以是比東非落后的國家。
而最“人畜無害”的黑人,自然也就成為了東非政府天然選擇的優質犧牲對象,本國民眾那是東非統治的根基,而落后國家和地區,東非收割能力有限,畢竟早期東非沒有英法等歐洲國家那樣龐大且富裕的殖民地。
不過,到了今天東非的原始積累早已經完成,這也是東非為什么卸磨殺驢,清除全國剩余的最后一批黑奴的原因。
而今東非已經有了更加先進和效率更高的大型工程機械,來輔助東非鐵路工程建設,尤其是鐵路電氣化改造過程中,汽車,吊車,挖掘機等現代科技工具廣泛應用。
而且,因為上個世紀到本世紀初的前十年,東非交通和基礎設施大幅度完善,工人生活狀態也大幅度提高,以前東非鐵路建設基本上是風餐露宿,披荊斬棘,現在只需要沿著交通線路,不斷拓展和延伸,難度和工程量大幅度下降。
鐵道部部長威爾斯就說道:“帝國鐵路建設,已經度過了盲目擴張,追求數量的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機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工人學歷和安全意識大幅度提升,待遇和工薪也小幅度增長。”
東非工人確實能吃苦,但是東非國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福利待遇卻是世界上比較完善的,尤其是東非的國有企業。
雖然東非的完全計劃經濟時代已經過去,但是在完全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一些影響并未消散。
在完全計劃經濟時代,因為企業國有制度,東非政府可以監督《勞動法》的執行,這就讓東非國民,尤其是原工人階層培養出相關意識,這種意識并未隨著計劃經濟時代的結束而消亡。
這雖然不利于東非政府和世界其他國家在工業上的競爭,畢竟壓榨和剝奪能夠降低生產成本,但是對東非社會穩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而這也是恩斯特對俄國工黨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主要原因之一,只要以后俄國工黨的國家政權建設完成,就必然倒逼其他帝國主義改善本國工人福利和待遇。
而這樣一來,東非才不至于淪落到騎虎難下的境地,畢竟從事實的角度來說,如今其他帝國主義的人權問題,事實上對東非工業形成了“惡意競爭”。
這就類似于前世,歐美為了限制其他國家工業發展,大打人權牌一樣,但是如今的國際社會共識下,東非顯然不能當出頭鳥,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中的叛徒。
東非讓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提高工人待遇,抬高其用工成本,恐怕只會受到指責和嘲笑,所以只有蘇聯來當這個惡人才是最好的辦法。
只要蘇聯對外輸出意識形態,到時候其他帝國主義只能跟進目前東非所執行的政策。
其實,東非目前就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工人待遇高于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工業發展成本偏高,另一方面,東非的社會制度,又不允許東非鼓勵和輸出東非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把其他帝國主義同行拖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