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隨著石油,天然氣和水電等能源的發展,我國煤炭產量和美國,德國之間的差距可能進一步加大。”
“但這卻是一個好的現象,這說明了帝國能源的多樣化發展,從而避免帝國未來產生今天英國的所面臨的困境。”
英國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生產國,這還沒有計算英國殖民地的煤炭產量,但是英國龐大的煤炭工業,卻面臨著嚴峻的問題。
一方面,就是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穩步推進,如今英國煤炭工業已經達到了峰值,受制于產業的限制,強大的煤炭工業反而成為了英國工業的束縛。
另一方面,則是英國的煤炭利用效率比較低下,雖然產量高,但是利用率卻比不上美國,德國和東非等國家。
這從各國的鋼鐵產業就可以看出來,英國雖然是世界第四大鋼鐵生產國,但是產量已經和東非,美國和德國相差的很遠。
這其實也可以理解,東非,美國和德國相對于英國而言,都是后發工業國家,所以在技術,管理,設備等方面都比英國煤炭企業更新的快。
梅特說道:“就從我們本國發展而言,石油,電力和天然氣的發展,對煤炭產業造成了很大沖擊,而英國本身維持著一套龐大且老舊的煤炭生產體系,這反而不利于后續英國本土的產業升級。”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能源多樣化對帝國工業生產的好處,尤其是在戰略層面上,有力的保障了我國的能源安全。”
“單就煤炭領域來說,根據最終數據,截止到1918年,目前我國已經探明的煤炭儲量就高達六百億噸,我國的煤炭資源足夠全國開采數百時間。”
東非的煤炭儲量當然不止六百億噸,這是在當前技術和理論支持下,東非政府獲得數據。
而隨著理論發展,技術進步和時間推移,東非本土發現的煤礦肯定會越來越多。
梅特就說道:“除了每年新勘測煤炭資源不斷增加以外,其他能源的替代,也能保證帝國在煤炭能源領域和其他大國的長期競爭。”
“而事實上,除了帝國本土煤炭開采以外,對外進口煤炭,也已經成為帝國重要的煤炭來源。”
“在過去幾年,我們陸續增加了對哥倫比亞和澳大利亞兩地的煤炭進口,還有帝國殖民地的煤炭產量也開始得到初步開發,尤其是加里曼丹和棉蘭老島等地。”
雖然東非的煤炭資源,以恩斯特前世所了解的情況,并不如美國,俄國和前世遠東帝國等地區,但是東非龐大的國土面積,硬生生將東非變成了一個煤炭資源大國。
可以說以前世公開的數據來看,整個非洲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煤炭產區都位于東非境內,尤其是東非的中南部地帶。
梅特說道:“煤炭雖然相對于石油等能源,燃燒效率低,污染大,但是它的優點也不是其他能源所能替代的,尤其是鋼鐵,冶金和煤化工等領域。”
“所以煤炭將繼續維持第一能源的位置,并且我們已經制定了相關計劃,將進一步拓展煤炭相關工業的用途。尤其是對煤化工,煤制油等領域的科研工作不斷推進。”
煤制油技術前世都是缺乏石油資源國家比較重視的技術,就比如德國,日本和南非,以及后來的遠東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