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貝尼托也不知道從哪里冒出來的,乍一看不起眼,但是仔細一查,他的所謂意大利戰斗隊人數已經超過了萬人,而且帶有政黨性質。”
皮切爾啤酒館的角落里,東非特工洛蘭特對著自己的同事謝夫芝說道。
謝夫芝喝了一口啤酒,往著貝尼托演講的地方瞄了一眼,隨后道:“這個貝尼托的父親就是一個資深的意大利老工黨成員,之前他也是工黨的一員。”
“不過,就貝尼托的個人經歷來說,他更像一個混子,從上學時代就是如此,喜歡說大話,當老大,口才也算一流,想法也多,而且不僅敢說,行動力也很強,要不然也不可能拉起這么大一支隊伍。”
“除此外,此人的思想上推崇集權和擴張,而如果意大利戰斗團繼續發展的話,很有可能成為意大利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要知道這個所謂意大利戰斗團成立還不到兩年時間。”
洛蘭特皺著眉頭聽完貝尼托的情報后說道:“聽起來是個人物,不過他的性格和做事風格,我認為不是不可持續性的,也就是他沒有和現在的意大利政府發生沖突,要不然早就完蛋了。”
對于洛蘭特的評價,謝夫芝說道:“我也是這么認為的,從他的演講中就可以看出來,他并不像傳統的政治家,反而更像歌劇演員,嗓門很大,動作浮夸,不過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帶有很強的煽動性,可以調動人的情緒。”
洛蘭特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也就不需要對于這種人物過于關注。”
東非情報部門在都靈的人員關注到貝尼托完全就是一個巧合。
在意大利,都靈的情報組織主要是為了把握意大利王國的政府情報信息以及觀察意大利工黨在當地的活動。
而因為貝尼托曾經工黨的身份,以及他的家庭背景,所以都靈情報部門認為他可能和意大利工黨有所關聯。
不過,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收集的情報,這個貝尼托顯然和意大利工黨尿不到一個壺里。
就是他所成立的組織也和意大利工黨風牛馬不相及。
而為什么之前東非情報機關懷疑他的意大利戰斗隊和工黨有牽連,這和工黨組織在歐洲的復雜形勢有關。
歐洲工黨,甚至各國工黨不乏因為政治路線不同,而分道揚鑣,或者另立門戶的存在,但是這種分裂或者新成立的組織,本質上依舊是工黨,只不過他們的路線不統一罷了。
這并不奇怪,就拿已經成功的俄國工黨來說,其黨首弗拉基米爾就和之前歐洲工黨有不同路線之爭。
弗拉基米爾主張通過暴力手段奪取國家政權,從而建立工黨政權國家,而他的路線已經被證實成功了。
所以,脫離工黨組織后單干的貝尼托才會引起東非情報組織的注意,畢竟在沒有接觸前,誰知道這個貝尼托是不是因為和原意大利工黨內部意見不合,所以出走建立一個新的工黨組織。
不過,結果是“好”的,這個貝尼托完全不是工黨分子。
否則像他這種大張旗鼓在都靈等地方從事政治活動的組織,早就被意大利王國政府列為打擊對象了。
……
萊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