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項長期計劃,我們預計在二十年內完成,其不僅要在上游建立多座大型攔水壩,還要建設一部分隧道,最終下游的配套設施建設也是一個龐大且復雜的工程。”
這里,東水西調工程和前世南非和萊索托兩國的萊索托高原調水工程很像,但是東非的野心顯然更大。
畢竟,前世萊索托只是一個連南非都看不上的黑人保留地,兩國之間的調水工程,也算是跨國合作。
而東非則不然,萊索托本來就是東非的一部分,所以東非不需要顧及太多,而且東非的調水量也會超過前世萊索托高原調水工程。
前世萊索托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和南非之間不可能完全同心同德,其本國也需要為可持續發展,在調水規模上更加保守。
而東非基本放棄了對萊索托的發展,萊索托對于東非而言就是山區,人口維持在最多幾十萬,甚至不到十萬規模即可,并不需要發展工業,農業等任務,只需要作為東非的水源地即可。
而這也就意味著,東非可以從萊索托引出更多的水源,畢竟人口少了,當地的用水量也會大大減少。
除此外,東非的東水西調里可不僅僅只有萊索托這一個水源地,而是多個水源地,除了萊索托以外,還有斯威士蘭等德拉肯斯山脈水源地。
從這一點上來說,東非的東水西調更像前世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工程,而且兩者在自然條件上也比較相似。
德拉肯斯山脈可以看做澳大利亞的大分水嶺,而墨爾本和悉尼等大分水嶺東部城市可以視作東非德拉肯斯山脈東部的新漢堡港市和馬普托市等城市。
而大分水嶺以西的大自流盆地可以類比德拉肯斯山脈以西的南非高原,達令墨累河剛好可以看做奧蘭治河,甚至兩個地區的維度都比較相似。
所以說,東非南方的東水西調工程和前世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工程反而更像,連經濟發展分布都是如此。
而之所以強調經濟分布這一點,那是因為前世南非地區的經濟分布和這個時空里,東非治下的發展形勢大為不同。
這一時空里,因為東非的原因,反而德拉肯斯山脈東部經濟更加發達,馬普托和新漢堡港市在東非城市中排名靠前,其中馬普托戶籍人口超過五十萬,常住人口超過六十萬,在東非也算是一座大城市。
而新漢堡港更不用多說,是東非的老牌工業城市,同時是東非南方的對外開放,文化,教育等中心,雖然經濟被馬普托超過,但是綜合實力最強。
而德拉肯斯山脈以西的城市,因為過去東非政策上的限制,遠不如德拉肯斯山脈以東。
而前世卻剛好反過來,前世在南非統治下,德拉肯斯山脈以西的比勒陀利亞,約翰內斯堡,布隆方丹,金伯利等城市反而經濟更加強悍,甚至在世界上都排的上號。
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來,東非這種經濟體制對區域發展的主導性影響。
不過,現在東非要給南方地區的發展松綁了,當初東非限制南方的發展,主要是從地緣安全和自然環境兩個角度考慮。
地緣安全方面,自然針對的是南非殖民地,雖然南非殖民地實力弱小,但是它背后代表的卻是英國這個巨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