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東非顯然是回不到奴隸制時代了,而這也導致現在東非很多重要的工程都慢了下來。
亞爾斯德接著說道:“通過區域性調水,使得水資源分配更加均勻,擴張帝國農業和生態的邊界,這應該算作開源。”
“而在終端用水區域,通過技術手段,控制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這是節流。”
“我們以南方的三省作為實驗區,對區域性調水工程進行實驗探索,屆時從阿平頓市到金伯利和布隆方丹市,再到奧托市和哈博羅內市,和德拉肯斯山脈東部的新漢堡港市,馬普托形成一個強有力的南方城市群,成為帝國經濟新的一極。”
在討論完節水農業后,東非政府在農業領域的主要討論就是土地綜合整治。
而這個議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就是耕作區域的土壤改良工作,其次是牧區的水土保持,最后是生態邊界的保護。
國土資源部的伯克利部長說道:“帝國的耕地面積超過二十億畝,但是如此龐大的耕地面積,也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深刻影響。”
“就耕地區域內的問題來說,不合理的開發和使用,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糧食產量下滑,土地板結,鹽堿化等問題越發凸顯。甚至在部分地區引發了相關的自然災害,例如沙塵暴,揚塵等等。”
“所以針對于此,國土資源部認為,應該對部分不合理的耕作區域進行裁撤,退耕還草,還林,甚至是還湖和濕地。”
除了從生態角度考慮以外,國土資源部同樣結合了當前東非經濟發展的需要,在國際糧食價格持續處于低位的情況下,東非確實沒有必要進一步拓展耕地面積,反而應該減少。
伯克利接著說道:“而對于全國的耕地,同時應該制定科學的管理辦法和種植模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這次我們關注的重點在于土壤的改良,東非耕地面積雖然龐大,但是土地質量,也就是肥力在世界范圍來看并不算高。”
“過去我們雖然也進行過土壤改良工作,但是因為認知不到位,經驗缺乏,理論發展緩慢等原因,沒有獲得太好的效果。”
“所以,借助五五規劃這個新的經濟發展期,推動農業領域的高質量發展,就要更加注重科學和實驗……”
對于這一點,恩斯特十分贊同,他說道:“過去帝國經濟發展相對粗獷,為了增速和數量,忽視了大量實際問題。”
“而到了五五階段,我國的經濟性質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再粗獷野蠻式的發展,不僅對國民經濟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會為未來埋下巨大隱患。”
“所以,從五五規劃開始,我國經濟發展應該轉向精細化,政府在考慮問題的時候,也要更加全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為了經濟發展而忽視其他問題。”
……
1921年初。
隨著東非政府的經濟發展會議結束后,東非第五次五年規劃正式在鄉村地區拉開。
而這一次,農業領域的改革主要從東非的國有農場,種植園等生產單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