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英,法,德,奧,東非,美國,日本等國家也在合縱連橫,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準備扶持烏克蘭和波蘭等國家和俄國打對臺戲。
……
1921年3月。
東非派遣使團抵達波斯首都德黑蘭。
帝國主義集團內部分工明確,歐洲各國主要負責歐洲方向對俄國的干涉活動,而東非負責波斯方向,至于奧斯曼帝國因為一戰的原因,國際地位大幅度提升,成為了單獨對付俄國的一股政治勢力。
而且奧斯曼帝國作為俄國的世仇,在對付俄國方面,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奧斯曼帝國可以說經驗十分豐富。
與之相比,波斯就很不夠看了,而關于波斯方面,根據就近原則,主要負責國家就是東非和英國。
英國雖然忌憚東非在中東和中亞地區影響力的擴大,但是面對更加來勢洶洶的俄國人,只能讓東非進入波斯,這也算兩相其害取其輕,。
而且在一戰中,東非雖然經常在中東和中亞,甚至是南亞搞小動作,但始終都在英國可以忍受的范圍之內。
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東非還是比較重視國際規則的,雖然這個國際規則的制定者本來就是英國。
相較于比較守規則的東非,俄國工黨顯然才是眼下,英國真正的心腹大患,尤其是其強大的思想領悟武器,一旦輸出到印度,很有可能在瞬間瓦解掉英國的統治根基。
而英國和東非的合作基礎,則是當初一戰時,兩國關于印度洋勢力的劃分問題,當時東非和英國就明確了各自在印度洋現階段的各自勢力范圍。
而其中關于波斯這個半獨立國家,東非和英國一開始達成的協議是兩國都不在波斯采取進一步行動。
原本英國就對波斯有強大的影響力,這也就相當于東非默認了英國對波斯的主導作用。
不過,現在為了對付不斷向周邊輸出意識形態的俄國工黨,英國也不得不引狼入室,謀劃東非來制衡俄國工黨。
“艾哈邁德國王陛下,以及波斯王國的諸位,我想大家應該清楚,俄國國內發生的情況,如果你們繼續內斗,那么毫無疑問,最終的結果就只能像俄國的沙皇政府一樣,被波斯民眾處以極刑。”
“所以在我們英國的態度是,當前階段波斯內部的斗爭必須停止,所有人應該把對付俄國作為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如果有人趁著這個時候,沒有大局觀念,那我們不介意幫助波斯除掉潛藏的‘工黨’分子。”
東非外交使團,也是未來將上任東非駐波斯軍事顧問團團長的少將卡布里爾氣勢凌人對著波斯政府的高層們宣布道。
對于現在的波斯政府,東非和英國甚至不想和他們協商,而是直接采取恐嚇和威懾等手段,讓他們認清楚自己的位置和應該做的事。
而波斯人面對這位帶著殺氣的東非軍官,絲毫不敢有任何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