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他,作為近些年來在印度洋崛起的新勢力,東非可謂戰功赫赫,就是消滅的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有十幾個。
就在去年,東非剛剛消滅索馬里東北部盤踞的殘余抵抗勢力,而在前一年,東非在原暹羅境內的克拉地峽,掀起了一股可怕的屠殺。
可以夸張的說在二十世紀初的前二十年里,東非讓整個印度洋的海水為之變色。
其造成的惡劣影響,比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英國這些殖民主義的老前輩們更甚。
性質也更加惡劣,其他殖民者的主要目的說到底是為了求財,而東非卻是實行徹底的亡國滅種政策。
所以,東非在印度洋能起到止小兒夜啼的作用,東非人來了,對于很多印度洋以及南洋沿岸的國家而言,就是最恐怖的代名詞。
這樣一來,就是過去在波斯君臣們看來兇神惡煞的英國人和俄國人,都變得慈眉善目起來,當然現在俄國工黨顯然不算。
相較于東非,如今的俄國對于波斯的威懾力更勝一籌,尤其是對于波斯的統治階層來說,俄國工黨可是專門針對他們這一類人。
卡扎爾王朝的國王,艾哈邁德戰戰兢兢的對著卡布里爾這個屠夫說道:“尊敬的東非使者,不知道我們應該如何配合貴國和英國政府的行動?”
而今波斯的統治王朝被稱為拉扎爾王朝,就是這個王朝的建立,才讓德黑蘭成為了波斯的首都。
而卡扎爾王朝對于波斯來說,其實也算異族入關統治,艾哈邁德國王祖上實際上是來自北方的突厥部落,拉扎爾王朝的創始人阿迦·穆罕默德汗選擇德黑蘭作為首都,就是因為德黑蘭靠近他的傳統的部落領地。
而卡扎爾也正是當初突厥部落的名稱,所以如今波斯的正式名稱是拉扎爾王朝,但是外人對其的稱呼依舊是波斯。
面對艾哈邁德國王的詢問,卡布里爾少將露出一個和善的表情說道:“國王陛下,你不需要擔心,我們東非對于卡扎爾王室是抱有善意的,這次我們東非到波斯來,根本目的還是為了應對俄國這個世界上的毒瘤和懷胎。”
對于,艾哈邁德國王,之所以卡布里爾的態度不一樣,主要是因為這位“仁君”是一個比較“無為”的君主。
就算波斯本國人,很多都認為他比較軟弱,而少部分他的支持者也只掩飾說他對政府事務不感興趣。
但正是這樣的人,反而越容易得到東非政府的重視,畢竟東非作為如今印度洋地區的主要領導國家,并不希望波斯出現一個有為的君主。
歷史上,推翻拉扎爾王朝的巴列維王朝倒是有不少動作,但是最后沒有落得好下場。
東非更希望波斯能夠維持現狀,也就是如今這個半死不活的樣子,甚至最好能夠維持其君主制。
在印度洋范圍,能稱得上大國的國家總共有四個,首先是東非,其次是以印度為根據地的英國,隨后是奧斯曼帝國,最后就是波斯。
雖然波斯的實力根本不足以和上述三個國家平起平坐,甚至連奧斯曼帝國這個偽列強都不能碰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