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就目前而言,用農業領域發展的問題來抨擊俄國,效果應該不會太好,畢竟現在的俄國還不是蘇聯,在弗拉基米爾新經濟政策下的俄國農民,正是對俄國工黨歌功頌德的時候。
……
東非政府的精力不可能總是盯著俄國,亦或者是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在1921年,東非政府最棘手的問題還是經濟轉型所遇到的困難。
眼看1921年已經過去了大半時間,東非的五五規劃也已經實行了一段時間,但是東非經濟不僅沒有回溫,反而繼續陷入蕭條狀態。
這也讓近期東非政府的經濟領域相關會議,變得更加頻繁起來。
就這樣,東非經濟一直不溫不火的持續到了年末,恩斯特在1921年末的經濟會議上做了相關總結。
“沒有任何國家能夠一直保持高增速的發展,我們東非也不例外,要知道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東非的經濟就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
“這種高速增長一直維持到世界大戰結束,也就是說,東非經濟發展的高增速發展時代,一直維持了將近五十年時間。”
“短短五十年時間里,東非就成為了一個世界上體量龐大的初級工業強國,這在歷史上是極其少見的。”
“但正是因為如此,在五五規劃開年,我們才會對現在全國經濟的發展進度感覺不滿,可是如果對比全世界的其他國家,我們東非的經濟狀況其實還是不錯的。”
整體上,1921年,東非的經濟狀況要好于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及格線以上。
但是,對比過去五十年東非經濟的發展,從1920年到1921年,兩年間的經濟發展可以說是一個低谷。
大多數人習慣了過去五十年的高速發展,所以對如今東非經濟的怠速顯然是不太滿意的。
但是,恩斯特卻很清醒,現在的經濟狀況其實才是真實的發展水平,上個世紀到本世紀的前二十年里,東非經濟能夠實現躍進,一是殖民紅利,二是站在二次工業革命的風口,三是恩斯特利用先知先覺的優勢,讓東非把握住了各種歷史機遇。
層層優勢疊加下,東非想不飛速發展都很困難,整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只要是不太離譜的國家,發展都不會太差,就算落后地區和殖民地都能取得很大的進步。
而東非不僅可以接收歐洲的技術和產業外流,同時又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沒有被其他國家限制隱患,加上殖民紅利,就算沒有太大動作,在本世紀初,至少也應該能發展到沙皇俄國那種水平。
“當前階段,全世界的經濟都處在一個低迷的時期,而自從1910年后,東非經濟就開始和國際社會接軌,所以受到這種沖擊本來就在我們的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