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我們即將在波斯進行駐軍,應該警惕俄國工黨組織所支持的波斯工黨,接觸和滲透我們在當地的駐軍。”
普里皮亞特的擔憂并非無的放矢,思想層面的武器,總是防不勝防,這次俄國進攻烏克蘭就把這一點體現的淋漓盡致。
俄國能夠在烏克蘭獲得如此巨大的優勢,根本原因并非俄國軍事力量的強大,而是意識形態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從而在烏克蘭境內扶持出了數量眾多的支持者。
而前世的歷史經驗和事實也證明,處于和俄國對抗前線的軍人,甚至是間諜,也有很大可能被俄國爭取過去,前世美,英,(西)德,法等國家,選擇投靠俄國工黨的大有人在,比如英國的劍橋五杰,連他們這種出身的人,都能被工黨的政治理念所感化,更別提基層人員了。
針對于這一點,恩斯特說道:“我們在波斯的軍人,情報部門成員,后勤人員等等,都應該加強心理上的建設,從而避免被俄國蠱惑。”
“同時,波斯政府也應該配合我們,加強對境內工黨組織的嚴防死守,甚至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同時加強輿論領域對俄國的負面宣傳,尤其是針對俄國官僚,社會問題的披露,就比如俄國農民群體,就是一個很好的宣傳對象。”
“我們可以通過藝術加工,來塑造民眾對工黨的負面印象,這樣可以大大減輕俄國工黨對東非的滲透。”
沙皇俄國時代的農民,過的絕對沒有蘇聯時代農民好,但是俄國工黨治下的農民生活狀態顯然也不會十分理想。
雖然蘇聯的農業問題,一直為人詬病,但事實確是,絕大多數農民群體的生活質量比沙皇時代提升了不少。
實際上俄國農業領域本來就先天不足,如果沙皇俄國時代,俄國農業就達到美國和東非這種水準,那后面俄國工黨也會折騰那么多事了。
但是,如果沙皇俄國時代,俄國農業就發展到美國和東非這種程度,那俄國也不會成為帝國主義鏈條的薄弱環節,俄國工黨也就不太可能上臺了。
而且前世蘇聯農民生活質量比沙皇俄國時代高,并不是值得過于稱道的事,這是縱向對比,就比如如今東非農民生活質量比上個世紀高,這是理所應當的事。
除非東非社會一直停滯不前不再發展,這顯然是極小的概率,在絕大部分時間里,人類社會都是不斷發展和前進的過程,就算封建社會,文明發展也在緩慢進步,畢竟新技術和新事物總在源源不斷的出現。
人類歷史當然也有開倒車的時候,比如日耳曼人打斷古羅馬,蒙古人征服歐亞大陸等等特殊時期,但可以肯定大多數時間時代都是在進步的。
隨著時間維度的發展,大多數國家本來就應該進步,就算沙皇俄國時代,俄國本身也是不斷發展的,所以蘇聯作為后來者,如果農民生活還不如沙皇俄國時代,那這個國家基本上也就到頭了。
所以,社會發展不應該僅僅關注時間的縱向對比,還有橫向對比,蘇聯農業為什么問題那么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參照物變成了歐美等國家農業。
農業是蘇聯的顯著短板,而且這個短板在前世一直持續到蘇聯解體,這也就不妨礙恩斯特拿俄國工黨治下的俄國農業來大作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