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東非西北部的加蓬和喀麥隆則是另一個極端,索馬里是典型的熱帶沙漠區域,而西北部則是典型的熱帶雨林地區。
東非增加兩個新的國際金融業中心,其中東西海岸肯定要各有一個,這也就是蒙巴薩和卡賓達,而達累斯薩拉姆市被確立該屬性,則是為了方便東非中部和南部地區的發展。
雖然東非是兩洋國家,但是東非東西海岸的差距還是存在的,東海岸的經濟整體上比西海岸強一個檔次,畢竟東非東海岸的宜居帶更長。
而西海岸的宜居帶只有安哥拉沿海,這使得二者經濟體量上存在巨大差距,當然,這也和西部開發時間較晚,資源人口更少等有關,畢竟東非西部目前經濟甚至比不上東非的中部。
“除了三個國際金融業中心的建設以外,同時加強萊茵市國內金融業中心的功能和地位。”
萊茵市作為東非首都,同時又是國家中心城市,交通樞紐,天然有建設國家金融中心的優勢,實際上,如果不是航空業尚且不夠發達的原因,萊茵市同樣是可以建設成為國際金融業中心的。
但是,現階段肯定無法達成這個目標,畢竟萊茵市現在的交通還是依賴陸地交通,也就是鐵路和公路的樞紐城市地位,這只能方便東非國內資本的匯聚和輻射,而不利于和國外的交流。
這同樣和東非的地理有關,東非占據近半個非洲大陸,但是周邊沒有強國,甚至是規模相當的經濟體,除了東非以外,非洲經濟第二發達的國家居然是埃及,這個半殖民地國家。
而埃及人口只有將近一千萬,耕地也僅限于尼羅河兩岸的狹長地帶,工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且沒有獨立發展經濟的主權。
但是,除了埃及以外,東非的其他陸地鄰國和地區,可以說更是慘不忍睹,只有南德意志王國一個獨立國家,其他都是各國的殖民地,而南德意志王國的體量又太小,人口僅達到數百萬規模。
所以東非一國的經濟體量就占到了整個非洲的九成以上,從工業角度來說,東非完全可以一國代表整個非洲大陸。
所以,非洲大陸的經濟情況,不足以支撐現階段萊茵市成為國際金融業中心。
而在全世界內陸城市中有這種條件的反而更有可能是莫斯科,畢竟莫斯科所在的俄國地跨歐亞大陸,陸上鄰國眾多,而且經濟體量都很可觀。
所以理論上,莫斯科是可以借助歐亞鐵路和公路網,從而成為歐亞大陸金融中心的,但是,這也僅僅是理論上,就目前的情況來說,歐洲尤其是西歐的經濟比俄國強大的多,而從歷史長期角度來看,遠東帝國未來經濟勢必也會重新復蘇,所以俄國的地理位置,看似兩頭通吃,實際上兩頭都吃不到,反而有被兩端發達經濟體虹吸的可能性,而前世俄羅斯經濟也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俄國的地理位置優勢不能因此而否認,畢竟有一句話叫做事在人為,俄國人只不過沒有這樣的能力罷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