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通過這些統計部門的材料,可以看出來,現在世界經濟整體上處于復蘇階段,自從戰爭結束到現在,長達將近兩年的經濟蕭條總算是觸底反彈。”
“不過,世界上不同地區因為各種因素的原因,經濟走勢可能也有些不同,就比如我國當下的經濟增速稍遜于美國或者西歐。”
“世界上甚至有部分地區,經濟陷入了不增反降的狀態,不過整體上影響不大。”
恩斯特問道:“那你怎么看待東非當前經濟發展速度不及歐美地區,這個情況?”
弗里德里希胸有成竹的回答:“雖然國內經濟發展預期,不及歐美各國,但我并不認為這完全是壞事。”
“因為我們東非現在正處在經濟轉型之中,大量資金投入到研發,高端和新興產業的扶持上來,而這個過程是緩慢且難以出成績的。”
“就比如在過去兩年里,我國的鋼鐵產業為了進行產業生產和調整,關停和淘汰了部分效率低下或者生產設備陳舊的企業。”
“同時,對鋼鐵產業發展,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標準,提高了鋼鐵產業的準入門檻,這就導致我國鋼鐵產量不增反降,更是在增速上不及美國和德國等重要鋼鐵生產大國。”
自從1910年以后,東非鋼鐵產業的格局就發生了重大變化,那就是過去完全由東非政府壟斷,轉變為允許私人投資和建設鋼鐵企業。
不過,因為開放市場初期,東非國民普遍收入水平較低,民間資本薄弱的原因,這使得私人鋼鐵企業普遍以技術含量低,規模普遍比較小的小鋼鐵企業為主。
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這些私人鋼鐵企業通過激烈的競爭和兼并,到1920年為止,已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鋼鐵生產企業,雖然依舊無法和東非大型國有鋼鐵企業對比,但是和一些地方企業對比,絲毫不落下風。
而民營鋼鐵企業也是助推東非鋼鐵產量在一戰期間,迅速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他們當時普遍規模不大,但是奈何數量眾多,所以集中在一起,整體產量足以對東非全國鋼鐵市場形成一定的影響力。
實際上,在一戰時期,東非的民營鋼鐵企業經過數年野蠻生長,已經積累了一定資本,甚至接盤了一些經營狀況不善的地方鋼鐵產業企業。
等到一戰徹底結束時,東非鋼鐵產業國民占比已經達到接近六四開的水平。
這主要是因為那些東非大型鋼鐵國有企業,產能過于驚人,單個鋼鐵企業就能達到動輒十萬,幾十萬甚至數百萬的鋼鐵產能,這種大型鋼鐵生產企業,投入巨大,也只有東非政府才有能力進行投資。
而到了五五規劃期間,東非鋼鐵領域發展受到政策影響,轉向高質量發展后,相關法律,措施的出臺,提高鋼鐵產業企業門檻,推動落后產能淘汰。
這毫無疑問會壓制東非鋼鐵產業的短期發展,比如一些鋼鐵廠可能因為設備情況,經營狀況,相關措施等不利因素,而無法通過政府審核,所以停工停產,甚至可能直接倒閉。
這樣一來,整體的鋼鐵產能自然不會出現大幅度增加,反而在前期出現大幅度下降情況。
弗里德里希就針對這一點說道:“就目前國際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全世界鋼鐵產能在這幾年,處在一個爆發期。”
“歐洲各國鋼鐵生產恢復,帝國和美國等國家鋼鐵產能在一戰期間的野蠻生長,甚至許多落后國家和地區在一戰期間,也投資建設了不少鋼鐵生產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