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些年全世界的鋼鐵產量和戰前相比是大大增加了的,但是這種增長同樣也是不健康的。”
“競爭的日益激烈,導致國際鋼鐵價格持續下降,部分鋼鐵企業甚至虧本運作,這不是一個好的現象。”
“但是,除了我們東非以外,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意識到這一點,他們的鋼鐵生產企業,依舊因為市場慣性或者其他因素,而毫無顧忌的擴大產能,這就容易陷入到惡性循環之中,生產的越多,鋼鐵價格越低,最終甚至會引發資金鏈斷裂,從而引發鋼鐵企業大量倒閉。”
“尤其是一些落后國家和地區,出于政治,國防等方面考慮,無限制擴大鋼鐵生產,如果把握不好其中的度,可能受到反噬也更加嚴重。”
落后國家和地區的鋼鐵生產企業,其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肯定不如東非這種工業國,但是他們出于國家發展的需要,又不得不支持鋼鐵產業的發展,這就很容易造成空有產能,但是總體生產效率低下,且產品質量無法同國際市場競爭的局面。
如果處理不好,就容易適得其反,當然,對于這一點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畢竟鋼鐵企業發展本來就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
像東非這些工業國,鋼鐵產業發展也是這么走過來的,當初,東非的鋼鐵產業和現在落后國家和地區鋼鐵產業面臨的問題沒有太大區別。
而東非的解決辦法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閉關鎖國,自產自銷,通過閉關鎖國,保護本國市場,避免了當時孱弱的東非鋼鐵產業被國外鋼鐵巨頭們扼殺在搖籃里。
而自產自銷,是建立在保護本國市場這個基礎上的,除此外,東非上個世紀大規模推行基礎設施建設,也創造了大量市場需求,從而對本國鋼鐵產業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東非可以使用這些辦法,不代表其他國家就能辦的到,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如今世界上的落后國家和地區,甚至連自主發展的權利都沒有。
就比如印度,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能否大力發展鋼鐵產業,完全是倫敦一句話的事,印度人沒有決定本國產業發展的自主權利。
所以,對于部分國家來說,他們想要發展本國工業,那前提是能夠獨立自主,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東非雖然是由殖民地發展起來的國家,但是從殖民地時代開始,就一直都是獨立自主的,東非的殖民時代,根本就沒有宗主國存在,而是萊茵皇室,也就是當時黑興根王室推行的殖民活動,而萊茵皇室又一直把東非作為發展的大本營。
弗里德里希說道:“所以在如今世界鋼鐵產業盲目發展的情況下,我們東非進行鋼鐵產業升級和轉型,確實在短期內壓制了產量的增加,但是長遠來看,更加有利于本國鋼鐵產業的發展。”
一旦東非的鋼鐵產業升級和轉型完成,到那時,生產效率更高,綜合成本更低,產品質量更優的東非鋼鐵產業才更有競爭力,同時對抗市場風險和經濟危機的能力也更強。
不過,想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時間,尤其是東非五五規劃相對于其他五年計劃,受到疫情影響而被推遲的情況下,估計鋼鐵產業徹底升級轉型完畢,要等到1924年以后。
而在這中間的一段時間里,歐美各國的鋼鐵產能應該依舊會處在大規模上升狀態,反映在其他工業生產領域,同樣是這個道理。
所以弗里德里希總結道:“我們既然知道自己所走的道理是正確的,就更應該堅定不移的去執行,對于一些流言蜚語,等時間一到自然不攻而破,而且情況始終在可控范圍之內,現在東非經濟復蘇雖然速度慢于西歐和北美,但是也要高于世界其他地區,這意味著一些小問題不會影響到全國大局的發展。”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