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波蘭等地區客觀來講,是工黨政府出賣給同盟國的,但是對于米哈耶爾等人來說,導致工黨上臺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更是罪大惡極,假設沒有他們背刺“偉大”的尼古拉二世陛下,怎么可能導致俄國前線軍事的大潰敗,又怎么可能導致工黨上臺。
果然,“人死債消”,在尼古拉二世死后,他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成為了“悲情英雄”,至少對于部分反工黨分子來說是這樣的。
而在國際社會上,就算昔日對尼古拉二世恨得牙癢癢的威廉二世,在尼古拉二世死后,也曾“潸然淚下”,表達對這位表兄弟的同情。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到烏克蘭和波蘭,最近工黨好像在前線吃了癟,這應該對于我們而言也算一個好消息。”
“雖然俄國工黨極力掩飾他們在前線的失敗,但是和幾個月前,報紙上鋪天蓋地宣傳戰爭勝利的消息對比,最近俄國的報紙,顯然很不正常。”
畢竟俄國工黨也不可能無中生有,現在俄國主流報紙,雖然依舊宣傳俄國在前線的各種優勢,但是反動分子們顯然嗅出了不同的味道。
米哈耶爾說道:“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按照工黨好大喜功的風格,但凡他們真獲得了一點進展,恐怕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宣傳內容如此平淡。”
“不過,前線俄國工黨如果真失敗的話,那才是大快人心,哪怕最終的結果是德國人打的莫斯科,那也比工黨控制俄國要好的多。”
相對于米哈耶爾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兩人,哈耶夫維奇就更加極端了。
他說道:“我寧愿德國人統治,也不想看到工黨這群泥腿子統治俄國,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德國和工黨兩敗俱傷,然后帝國恢復以前的狀態,然后阿列克謝陛下,從東非那個鬼地方回國主持大局。”
從哈耶夫維奇的話就可以看出,阿列克謝皇儲,這個昔日的“漏網之魚”流亡國外,對于如今俄國工黨而言影響有多壞,而且更壞的是阿列克謝在東非組織了反動流亡政府。
這樣一來,在俄國境內,那些對工黨政權感覺不滿的人,就仿佛找到“主心骨”,當然,肯定也有一些人對迎回沙皇不感興趣,主要是那些“民主”分子,他們還是希望建立西方那種議會制國家。
但是,沙皇對于俄國更具有代表性,俄國的歷史就擺脫不了沙皇的影響,在俄國,支持沙皇的反動勢力更多。
不過,不管是民主派還是保皇黨,在俄國工黨面前,已經無力回天,哈耶夫維奇等人的幻想也只能存在于口頭上。
事實上,他們自身都沒有反抗俄國工黨的勇氣,在這種情況下,寄希望流亡海外的新沙皇阿列克謝打回德國,還不如考慮德國兵臨莫斯科城下。
“哈耶夫維奇,米哈耶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你們三個在干什么?磨磨蹭蹭的,難道沒有看到其他人正在積極工作么?不要想著偷奸耍滑,我會盯著你們的!”
就在哈耶夫維奇三人在隊伍末尾暢想的時候,一名莫斯科大媽對他們三人大聲訓斥道。
無奈,三人只能繼續裝模作樣的揮動鐵鍬,好像正在積極工作。
而這個時候,克里姆林宮里,約瑟夫也正在頭疼戰爭的問題。
鋼鐵同志約瑟夫最近很忙,一方面國家領袖弗拉基米爾的身體越來越差,眼看很難撐過這個冬天,所以約瑟夫為了國家的穩定,不得不親自接管國家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