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弗拉基米爾的身體原因,很顯然這個時候,約瑟夫不可能離開莫斯科這個國家政治中心,避免國家政權落入到“別有用心”之徒手中。
作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和堅定的工黨戰士,約瑟夫顯然對于很多人是不放心的,畢竟俄國工黨自奪取國家政權以來,內部確實混入了不少投機分子。
要知道俄國工黨以前在俄國也就是僅僅十幾萬的黨派,那個時候就已經魚龍混雜,就拿約瑟夫自己來說,他并不認為自己過去的經歷很“完美”,畢竟搶劫銀行這種事他也干過。
當然,他的目的是為了給工黨供應經費,但是其他人呢?誰能保證工黨內部,真的上上下下都是苦行僧,道德品質高尚的圣人。
對于真正嚴于律己的工黨人員,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過于追求完美,這反而容易陷入極端,眼里容不下沙子。
而約瑟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人,在入主莫斯科后,俄國工黨內部,一部分人迅速腐化,向著過去沙俄時代的舊官僚看齊,約瑟夫顯然是無法接受的。
但是,俄國工黨又不得不妥協,畢竟如果真要挑選完美無缺的人來治理國家,俄國工黨也不可能真找出那么多“圣人”,人性注定了“圣人”從來都是個例,每個人都有缺陷。
所以,約瑟夫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由他來充當“獨裁者”,獨攬大權,隨時對那些反動勢力進行敲打,甚至是清洗,既然無法杜絕腐化和反動分子,那就只能選擇拿起屠刀了。
約瑟夫絕對不允許勝利果實被投機分子和敵人竊取。
所以在約瑟夫的角度看來,現在俄國不僅沒有他想象中的強大,反而處在“內憂外患”之中。
除了俄國工黨內部的問題,他意見很大以外,外部軍事失利,帝國主義對俄國的全面封鎖等等都讓他感覺頭疼。
現在,他就要面對如何解決前線戰爭的問題,毫無疑問,俄軍的失利,讓俄國的處境更加艱難,而且戰爭繼續下去,對俄國本就脆弱的經濟也是巨大的破壞,要知道到現在,俄國都在恢復戰爭的創傷。
在思考良久后,約瑟夫還是決定和德國和談,現在俄國的內部情況,因為弗拉基米爾的身體原因,接下來會處于一個動蕩期,所以約瑟夫想要掌控俄國,就必須度過這個動蕩期,這個時候,繼續戰爭顯然對他接管俄國是不利的。
其次,俄軍的戰斗力實在堪憂,在沒有強大工業的支撐下,俄國軍隊和沙俄時代幾乎沒有太大區別,所以約瑟夫認為,如果不能發展強大的工業,那俄國想對外輸出意識形態也不可能實現。
最后,則是俄國需要休養生息,但是俄國又面臨國際社會的圍追堵截,所以戰爭繼續,不利于民眾對俄國工黨的支持,再者,現在戰爭上,工黨也無法取得巨大突破,反而有可能被帝國主義反攻。
要知道,從俄國發動戰爭到現在,德國和奧匈帝國都還沒有真正發力,這還不算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如果俄國真的一意孤行,把戰爭持續下去,必然會引來更多的帝國主義國家干涉。
所以,綜合多種原因,約瑟夫在心里都打算結束這場戰爭,而且這次俄國已經拿下了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大部分地區,白俄羅斯全部,俄國事實上已經初步達到了自己的戰略目的。
至于剩下的地方,那些和反動勢力一心和俄國對抗的波蘭還有西烏克蘭農民,確實也不值得俄國人去“解放”。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