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現在歐洲各國對于美國和東非來說,就是一群“老賴”,兩國作為債主,理應團結起來,現在東非卻自作主張,向這群歐洲老賴妥協,很顯然將置美國于一個尷尬的境地。
不錯,東非就是故意擺了美國一道,畢竟東非雖然也是債權國,但是歐洲對東非的債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東非和歐洲債務的邏輯,其實可以用先借還后借形容,在一戰前東非大舉向歐洲借貸,甚至當時根本不講究經濟規律,能借到多少完全靠本事,戰爭爆發后,東非才通過商品和工業品將債務償還給歐洲各國,而東非順勢完成了工業化的跨越式發展。
而美國就不是如此,他們雖然在戰前也欠歐洲不少錢,但是很大一部分是以歐洲各國對美國投資形式體現的。
而在戰爭期間,因為美國發達和成熟的金融體系,這使得歐洲各國能夠十分順利的從美國借貸,甚至一定程度上,東非都成了美國的代工廠,歐洲各國向美國借貸,美國再支付定金向東非采購貨物,直接運到歐洲。
這也是美國為什么能在戰后成為世界第一債權國的一個重要原因,更簡單點形容,那就是美國自由市場下,可以無視風險繼續安裝,而東非因為金融業不成熟,以及政府的監管力度大,所以能夠踩住剎車。
事實上,后期東非對外放貸業務基本集中于南美等地區,而不是當時利潤最高的歐洲。
戰爭期間,歐洲各國為了能夠取得最后勝利,所以他們自然也就毫無顧忌的大量向國外借款,畢竟和借錢相比,如果自己死掉的話,完全沒有任何意義。
而他們的借款總量毫無疑問會超出自身償還能力,這就注定了在戰后,歐洲有不少國家會當老賴。
而東非和美國顯然也不可能對歐洲“武裝追債”,所以在戰爭中后期,東非就知道歐洲的債務問題是一個巨大的麻煩,而美國的金融機構們就完全沒有這種顧慮。
畢竟商業和金融業從來都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為了財富,自由市場下的這些商人和金融機構會前赴后繼。
這種做法也不能說錯誤,畢竟那些成功的大企業,每個都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成功的背后,是無數創業者的倒下。
從這一點上來說,東非的商人,遠不如美國商人更加純粹,不過這也很正常,畢竟東非完全開放自由市場也不過十幾年前的事,本身就缺乏長期穩定的商業氛圍。
總而言之,現在應對歐洲的債務問題,最應該頭疼的是美國人,前世就有一個叫阿道夫的德國人,和俄國工黨一樣,不想償還債務,所以選擇把債主干掉,不過最后的結局很不好。
但如果整個歐洲都效仿阿道夫的做法,就目前歐洲的整體實力,還真沒有任何國家能夠拿他怎么樣。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