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關于大湖區的糧食產量,東非政府可以接受的范圍,那就是在全國總體糧食生產中的占比不超過三分之一。
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東非現在是糧食生產過剩的國家,其他地區的糧食產量,足以維持區域內的基本需求,這種情況下,大湖區生產更多的糧食,也就無足輕重。
而且,現階段東非有意將一部分糧食產能轉移到大湖區,讓其承擔一些生態相對脆弱地區的糧食安全任務。
這也是目前大湖區耕地面積依舊在擴大的原因,不過這種擴張并不是無序的,始終受到東非政府的調控。
而事實上,如果放任大湖區盲目擴張耕地規模和增加糧食產量,且不加以干涉,完全按照市場規則來,憑借其優越的自然條件,恐怕就能“卷”死東非很多產糧區。
就像國際糧食市場一樣,如果一個國家放任東非和美國的糧食自由進入本國市場,那這個國家的農業體系基本上離完蛋也不遠了。
而當地農業體系被摧毀,它的命脈也就會被東非或者美國拿捏在手中。
事實上,前世非洲大陸就是這種情況,很多非洲國家的的農業完全無法做到自主發展,而是附庸于宗主國的次生農業體系,只能種植經濟作物,且無法掌握自主定價權,而一旦其忤逆宗主國,在宗主國的制裁下,就有可能陷入糧食危機。
而糧食危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一旦人吃不飽,那其他問題也就接踵而至,這個政權離垮臺也不遠了。
所以,前世能夠實現農業自給自足的國家,其實就已經完成了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而前世非洲大陸上能夠實現這一點的,僅有坦桑尼亞,南非,贊比亞等少數幾個國家。
總而言之,糧食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東非政府不可能任由大湖區的農業無序擴張。
所以恩斯特再次強調道:“農業是大湖區的根本,但更要量力而行,尤其是在如今國際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
“而且,這幾年大湖區的工業也處在飛速發展階段,大湖區是人口相對稠密的地方之一,但是過去工業發展和其他地區對比相對滯后,如今環大湖區工業帶就是你們的機會,要借助好當地的水能和礦產資源,抓緊趕上全國平均水平。”
早年東非往大湖區移民很簡單,畢竟這里的土地肥沃,能夠涵養大量人口,但是現在也出現了問題,那就是人口相對稠密,工業卻發展相對緩慢,這就使得大湖區成為了東非經濟的一塊洼地,尤其是從人均收入水平和工業產能上來看。
這也就意味著東非想從初級工業強國,變成名副其實的工業強國,就必須解決大湖區的發展問題,等到大湖區經濟和工業徹底發展起來后,東非和世界其他工業強國的差距基本就不存在了。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