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也導致,歐洲有一部分學者將東非稱為“非洲沙俄”,如果東非面積小許多的話,恐怕會被冠上“非洲普魯士”的稱呼也未必沒有可能。
簡單總結,那就是東非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看來,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好戰”的國家。
而對于這一點,東非很多民眾因為這些年來的和平,是完全沒有自覺的,許多東非民眾對政府的感觀不錯。
造成這種錯覺的原因,就在于這些年來東非發動的戰爭,對于本國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戰爭對于大多數東非民眾來說都只是“傳說”。
但實際情況卻是,東非在海外的領土大大拓展,南洋地區就不用說了,波斯灣的東非領土就超過了十幾萬平方公里,北非拿下了達爾富爾,東北非的非洲之角,索馬里亞丁灣沿岸大部分區域也納入囊中,西非多哥蘭殖民地也略有擴大,還有印度洋上一些英法在一戰期間交易給東非的島嶼。
所以說,東非是19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初,全世界擴張速度最快的國家。
而面對東非這種狼子野心的帝國主義國家,且擁有諸多“屠殺”,“滅族”劣跡的列強,弱小的蘇丹民眾可以說每天都生活在恐懼之中,深怕有一天,東非大軍北上。
而距離東非僅有三百多公里的喀土穆市民,對于這一點也是感同身受,但是他們又沒有退路,因為整個蘇丹的精華地帶和埃及一樣,就在尼羅河沿岸,尤其是杰濟拉平原,養育了絕大部分蘇丹人口。
喀土穆城市建立在青白尼羅河交匯地帶,而在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之間的平地,就是杰濟拉平原。
受到兩條尼羅河的滋養,杰濟拉平原的土地異常肥沃,四通八達的水利灌溉系統,孕育了大批優質的麥田和棉田。
而在白尼羅河沿岸的農田里,蘇丹的農夫,賽德力正在和自己的兒子們抱怨道:“該死的東非人,自從他們在上游建了城市后,白尼羅河的河水就變得污濁起來。”
這是十分正常的情況,因為他們上游的杰濟拉市,是一座的工業城市,尤其是棉紡織業十分發達,同時,一些高污染的工業,也被布置在杰濟拉市。
同時,因為處在上游的原因,缺德的東非完全可以毫無顧忌的向下游排放工業和生活污水。
一般情況下還好,但等到這段尼羅河的枯水期,水量不足,污染物就會聚集,然后散發出濃郁的“臭氣”。
這毫無疑問,對于賽德力一家造成了極大困擾,因為他們家的農田,都在白尼羅河兩岸,嚴重依托這里的河水灌溉。
白尼羅河不僅關系著他們家農田的產量,同時也是他們最重要的生活用水來源,所以對于下游河水被污染,他們是直接受害者。
賽德力的大兒子,阿布利德看看泛著油光的白尼羅河河面,也十分氣憤的對賽德力說道:“是的,父親,這群污染了圣河的混蛋,真主是不會放過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