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在這種思維模式下,怎么都能解釋的通,所有宗教的基本原理都大差不差,這也是為什么宗教能起到穩定民心的作用,這其實和自由民主沒有太大區別。
前世,美國的自由民主思想,也可以類比成為這種“宗教思維”,一個國家發展的好,全是“自由民主”的功勞,發展的不好,就是不夠“自由民主”。
不過,賽德力的抱怨中,把阿比西尼亞帝國算在東非等帝國主義國家行列就有些讓人忍俊不禁。
而事實上,阿比西尼亞帝國對于蘇丹的民眾,確實算“帝國主義”國家,畢竟阿比西尼亞帝國同樣和埃及接壤,而且兩國歷史上本來就矛盾沖突不斷。
過去,埃及有英國人撐腰,所以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競爭有優勢,但是現在阿比西尼亞帝國背后同樣有東非,而且阿比西尼亞帝國的基礎狀況本來就比埃及強一些,所以阿比西尼亞帝國在引入了一些現代化農業技術和設備,以及一定的工業后,確實發展的比埃及更出色。
而這也導致埃及治下的蘇丹,遭受了一些苦難,畢竟之前也說了,阿比西尼亞帝國發展中國內積累了不少矛盾,而想轉移這種矛盾,對于阿比西尼亞帝國的統治者來說,沒有比樹立一個“靶子”更好的辦法。
而阿比西尼亞帝國周邊國家,意大利顯然得罪不起,東非更是不敢忤逆,那最好的選擇就只能是埃及這個宿敵了。
所以,阿比西尼亞帝國這些年來,和埃及的邊境矛盾越來越突出,就比如蘇丹的杰濟拉平原地帶,在阿比西尼亞帝國遷都西部后,就頻繁對此地進行蠶食。
杰濟拉平原東部就是埃塞俄比亞高原,阿比西尼亞帝國還有“居高臨下”的優勢。
當然,阿比西尼亞帝國也不敢做的太過分,畢竟蘇丹背后是埃及,埃及背后是英國,所以兩國的矛盾,一般以邊境的民間沖突為主,最后雙方適可而止,不過整體上還是阿比西尼亞帝國占優勢。
所以,對于蘇丹地區的民眾來說,阿比西尼亞帝國這條東非養的“狗”,和他的主人一樣不是好東西,但是偏偏因為實力問題,埃及拿阿比西尼亞帝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過去,埃及因為距離歐洲更近,所以發展迅速,但是自從東非工業化飛速發展的這二十多年里,阿比西尼亞帝國同樣能從東非獲得知識,技術,以及購買現代化武器的渠道。
這些年來,埃及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的沖突,也成為了東北非地區的主要熱點問題之一,而這背后實際上也涉及到英國和東非兩個強國的斗法。
恩斯特甚至不介意未來阿比西尼亞帝國吞并掉蘇丹地區,因為這樣一來,東非本土接壤的國家,就基本上都是基督教國家了,進而隔絕東非本土和阿拉伯教的接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