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嘖嘖嘖,就這種酒鬼,很難讓人相信他們會是特務組織,而且這幾天的觀察下來,也印證了這一點,等到幾天后,他們就會反航,這么短的時間,根本不可能搞出什么大事。”
而前來換班的蘇聯青年說道:“這樣也好,畢竟我們對外貿易局本身就是敏感單位,但我們又不是契卡那樣的專業人員,所以最好的結果是外國的敵對分子,別讓我們部門遇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蘇聯貿易委員會下的對外貿易局,從職能上而言,就不應該干這種契卡的活。
而在兩名對外貿易局人員談話的時候,旅館對面的窗戶里,真正的契卡人員米哈伊洛夫,也在本子上記錄著:無異常。
而他的同事,德米特耶符卡坐在椅子上說道:“經過這三天的觀察,對面就是些普通人,他們的一舉一動所透露出的細節,以及我們近距離接觸下,言行和觀察能力,都說明他們并非東非國防安全局的人,亦或者是其他反動勢力人員。”
“而且,就他們的精神狀態和打扮,完全符合大海上常年風吹日曬船員的特征,所以可以判定,這些人對我們毫無價值。”
“而且,有貿易委員會的人盯著,我們更不需要在他們身上浪費精力,所以可以先撤退了。”
米哈伊洛夫說道:“我的判斷也是這樣,感覺還是上級最近有些疑神疑鬼了,看哪一個東非人都像東非國防安全局的人。”
德米特耶符卡說道:“上級的憂慮也不是沒有根據,最近來蘇的東非人突然增加了不少,這明顯不是正常情況。”
“要知道,如果是1920年,因為新經濟政策剛剛實行,對外貿易恢復的情況下,外國人重新涌入,尋找商業機會,那很正常。”
“但是,現在可是1925年,東非人大量涌入我們國家,這種現象就值得尋味了。”
“畢竟,東非是資本主義國家,而且還是羅曼諾夫王朝余孽收留地,再怎么小心也不為過。”
“更何況,東非國防安全局還有軍情處,都是我們最難纏的對手,在保衛戰爭時期,國內就有東非各種特務組織和諜報人員的影子。”
“但是,在保衛戰爭后,這些組織就突然銷聲匿跡了,由此可見,我們對手的難纏性,如果他們和英國的軍情六處一樣好對付,那就好了。”
作為世界規模最大和近些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情報機關,蘇聯契卡自然不可能對東非的國防安全局等情報機關毫無察覺。
反而在俄國內戰時期,契卡就已經找到了東非國防安全局的蛛絲馬跡,再加上東非是沙俄流亡政府所在地,所以契卡就更加重視對東非的情報開展工作了。
只不過,東非國防安全局在契卡眼里一直都很狡猾,是他們所面臨過最難纏,技術和專業性最高的世界情報機關。
截止到目前,契卡都沒有真正抓到過多少東非情報人員,就算有,也是一些外圍成員,但都是些被收買的蘇聯人,也就是原俄國人,或者是和東非國防安全局有合作的一些反動勢力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