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四月。
匈牙利工黨和奧匈帝國在科馬爾諾爆發一場大戰,為了爭奪這座小城,雙方集結了近二十多萬軍隊,科馬爾諾瞬時間成為了人間煉獄。
炮火聲連綿不絕,從白天到黑夜,深夜的多瑙河兩岸在炮火的洗禮下猶如白晝。
在炮火的掩護下,奧地利軍隊沿著萊茵河和瓦赫河對科馬爾諾發起了總攻。
科馬爾諾城防指揮部。
一名軍官火急火燎的來到科馬爾諾匈牙利駐軍的總指揮所,他的臉上沾染著黑色的灰燼和血跡,頭發凌亂,目光中夾雜著焦慮。
而所謂科馬爾諾城防指揮部僅僅是科馬爾諾城里一處不太起眼的民居,門口僅有兩名守衛。
“弗拉布萊同志!”守衛看到來者問候道。
但是,弗拉布萊此刻完全沒有心情和他們打交道,他習慣性的點頭,算是打了招呼,然后毫無顧忌的快步進入指揮部。
“舒拉尼同志,敵人的炮火太兇猛了,我們倉促建立的工事和掩體根本無法有效阻止奧地利人炮火的摧殘,外圍陣地已經徹底失效!”弗拉布萊一進去指揮部就焦急的說道。
舒拉尼緊皺著眉頭,問道:“陣地丟失了?”
弗拉布萊說道:“我已經讓所有人撤回城里,我們短時間構造的工事根本起不到作用,只能徒勞制造傷亡。”
舒拉尼對于弗拉布萊主動放棄外圍陣地很生氣,但是他也明白,想要靠外圍陣地阻擋奧匈軍隊,幾乎不可能實現,因為匈牙利對于科馬爾諾的經營并不算牢固,且他們抵達科馬爾諾的時間太短。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科馬爾諾的地理位置雖然重要,但實際上更有利奧匈帝國的進攻,奧匈軍隊可以沿著河流順流而下,且平原地形,基本無險可守。
至于借助河流作為天然屏障,匈牙利的重點則是放在萊茵河南岸的科馬羅姆要塞,至于北岸,只部署了少量兵力,從一開始,匈牙利政府就沒有打算堅守北岸。
在1848年的匈牙利革命中,南岸的科馬羅姆要塞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匈牙利工黨也是想復制原匈牙利對抗奧地利的操作。
而這也就意味著北岸的舒拉尼部,從一開始就是被匈牙利工黨準備隨時放棄的那一部分。
當然,舒拉尼早在戰爭開始前,就明白這一點,甚至是主動請纓駐扎在北岸,試圖給予奧匈帝國制造麻煩。
舒拉尼問道:“現在前線的具體情況如何?”
弗拉布萊沒有啰嗦,他說道:“奧地利人本身人數就占據優勢,武器彈藥更是我們的數倍之多,而且最關鍵的地方在于他們還有艦艇的掩護!”
“對于這些水面艦艇,我們并沒有反制手段,他們分散在萊茵河和瓦赫河,對我們造成了極大干擾,讓我們無法全力對付陸地方面的奧匈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