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伊斯坦布爾的話,這些政策可能引發騷亂,那時就不好處理了,凱末爾沒有心思和伊斯坦布爾的各方勢力勾心斗角。
當然,除了遷都這件事以外,凱末爾還有一個目的,要事先和穆罕默德七世商量。
“蘇丹陛下,接下來我要說的事,就和你息息相關了,還要請你做好心理準備。”凱末爾面色變得略微嚴肅一些。
這讓年輕的蘇丹感覺心驚肉跳,他強撐著問:“凱末爾帕夏還有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做到,一定會積極配合。”
凱末爾毫不避諱的說:“這件事也不算什么大事,那就是為了帝國的發展,所以我想廢除‘哈里發’制度。”
穆罕默德七世瞬間臉色大變,這叫不是什么大事?畢竟哈里發也就是奧斯曼帝國最高的頭銜,理解成皇帝也未嘗不可,當然,哈里發的權力比皇帝還要大一些,哈里發是政教一體領袖,用西方中世紀的教皇來形容更貼切。
西方中世紀的教皇,理論上比世俗君主權力更大,而哈里發就是阿拉伯教的教皇。
所以,穆罕默德七世以為,凱末爾是要廢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制度。
當然,凱末爾接下來的話也解釋道:“陛下,不用擔心,廢除哈里發制度,但你的蘇丹頭銜依然會得到保留,你依舊是未來奧斯曼帝國的君主。”
蘇丹和哈里發的區別,前者是單純的世俗君主,而哈里發既是君主,也是宗教領袖,而奧斯曼帝國君主這兩個頭銜都有。
取締哈里發制度,也代表著凱末爾要拿掉奧斯曼帝國皇帝的宗教頭銜,從而推動政教分離,切斷宗教對國家政治的干預和影響。
但是,拿掉哈里發,奧斯曼帝國君主的蘇丹頭銜依舊存在,所以凱末爾的意思就是讓穆罕默德七世只保留世俗君主頭銜。
當然,不管怎么變化,穆罕默德七世以及未來的奧斯曼帝國君主,在凱末爾的設想里,永遠都只能是“虛君”,吉祥物。
凱末爾說:“想必,蘇丹陛下也應該了解,如今世界發展的大勢已經證明了,只有世俗化的國家,才能成為真正的強國,縱觀全世界的列強,他們都在世俗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而宗教禁錮了社會進步思想的進步,并不再適合如今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我們奧斯曼帝國近些年來戰爭的失利,還有經濟上的落后,很大程度上就是由宗教原因造成的。”
“所以,必須剝離阿拉伯教對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等領域的限制,學習歐洲,對宗教進行改革,解放奧斯曼帝國民眾的思想。”
凱末爾深知,想要將奧斯曼帝國這種還處于封建社會的國家,變為現代化國家,最要緊的事,就是轉變帝國民眾的思想。
而具體在奧斯曼帝國的國情就是打破阿拉伯教的思想禁錮,正如歐洲各國,如果他們不進行宗教改革的話,那歐洲如今依舊只會停留在中世紀。
此前奧斯曼帝國不是沒有進行過改革,可為什么都失敗了?宗教顯然是巨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