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奧斯曼帝國領土,人口,資源都不差,同時緊挨著西方,獲取技術的難度至少比遠東帝國要低許多,但社會依舊發展十分緩慢,這就說不過去了,這個時候只能從制度和思想上找原因了,而這兩者都和阿拉伯教息息相關。
凱末爾就對穆罕默德七世說:“論國土,奧斯曼一直都是世界大國,即便今天,也有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
“而且,帝國的領土是整個中東地區,土地最肥沃,水源最充沛的地方,條件并不比歐洲國家差多少。”
“人口也有接近三千萬,并且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可就是如此多優越的條件,我們的國家,卻一直都在衰落,這顯然是不正常的,所以在排除那些外部因素后,我們應該認識到,是奧斯曼人和制度出現了問題。”
這里人的問題,顯然不是歐洲中心論和白人至上主義者宣傳的那樣人種優劣問題,畢竟按照他們這個說法,豈不是承認中世紀的歐洲人,在智商和身體上不如奧斯曼人,畢竟那個時候,奧斯曼帝國是讓整個歐洲都聞風喪膽的強大文明。
凱末爾接著說:“所以,蘇丹陛下,我想你應該也明白我說的這些道理,你是否支持我的這些看法?”
穆罕默德七世那敢不同意,他表態到:“凱末爾帕夏,我知道了,取消哈里發制度確實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重要舉措,我支持你的這一決定,并且愿意主動卸下哈里發的頭銜,從此帝國將不再有哈里發制度的存在。”
哈里發作為宗教領袖,他的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甚至能夠影響到整個阿拉伯教世界,一直以來,奧斯曼帝國都是阿拉伯教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他們的君主才能獲得哈里發的榮譽,并且得到許多人的支持。
但同時這個制度,也極大的限制了奧斯曼帝國的發展,現在凱末爾將這一制度廢除,又是對本國宗教勢力的一個巨大打擊。
換位思考,這幾乎相當于取締意大利的羅馬教皇,或者東正教的大牧首。
而凱末爾的這一舉措,顯然會引發國內阿拉伯教勢力的反撲,不過取消哈里發制度,還有遷都,這只是凱末爾給阿拉伯教準備的開胃菜。
在他針對阿拉伯教的一攬子計劃里,還有對奧斯曼帝國文字的改革,沒收宗教產業和土地,推廣義務教育,取締阿拉伯教教法,改變阿拉伯教的一些陋習,包括推行男女平等,實行一夫一妻制,取消宗教人士特權,依法治國,禁止宗教傳統服飾,禁止女性佩戴紗巾……
可以說,凱末爾對于打壓阿拉伯教的決心是整個中東地區千百年來歷史中,史無前例的。
這必然會引發國內的強烈動蕩,而凱末爾也早已經做好了自己的準備,對于任何敢于抵抗他改革的人,那就只有一個“殺”。
在1926年,凱末爾就已經依靠軍隊鎮壓了不少反對者,樹立了眾多敵人,而他顯然不滿于此,一但遷都完成,那他必然要推進更多,更積極政策,徹底打垮奧斯曼帝國宗教對帝國方方面面的控制和影響。
而凱末爾也不是沒有支持者,相反,凱末爾的支持者數量還不少,尤其是那些渴望改變國家現狀的人,在過去奧斯曼近百年的屈辱史中,對于阿拉伯教和帝國腐朽統治不滿的人不在少數。
但是,凱末爾的敵人同樣實力強大,而這也注定了他成為奧斯曼帝國改革的鐵血暴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