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的巴拉圭戰爭,即便活下來的巴拉圭軍人,可能當時也只是娃娃兵,即便他們活到現在,對巴拉圭方面也沒有太大意義。
玻利維亞這些年雖然屢戰屢敗,軍隊卻沒有斷層,這就是玻利維亞的優勢。
不過,巴拉圭方面的軍隊建設,一直有東非方面的扶持,只是和平了這么久,缺乏對應的實戰經驗罷了。
……
亞松森市在巴拉圭河東岸。
東非的兵營矗立在巴拉圭河畔的一座人口港灣區,這處軍事基地的全稱為東非駐巴拉圭保障營。
保障營屬于水陸兩棲作戰部隊,除了陸戰裝備以外,配備有多種河面艦艇,定期會在巴拉圭河巡航。
東非在巴拉圭的駐軍不多,但確實對周邊國家起到了威懾作用,尤其是阿根廷方面,因為巴拉圭和阿根廷很大一部分邊界就是巴拉那河。
不過,平時保障營的象征意義更大一些,但是,隨著玻利維亞突襲巴拉圭,這支象征意義的部隊也開始有了動作。
保障營營長哥塞爾召開了最后的動員會議。
“根據上級命令,這次巴拉圭和玻利維亞戰爭,我們要站在巴拉圭一方,幫助巴拉圭擊敗玻利維亞,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
“我知道你們會有疑問,為什么我們要親自參與這場戰爭。”
“原因很簡單,玻利維亞的這次非法軍事行動,違背了帝國在地區的利益和布局。”
“原本帝國打算建設亞松森—利馬鐵路,借助該鐵路,進一步拓展帝國在南美的市場,這對于帝國工商業發展是一件好事。”
“同時,這條鐵路對于玻利維亞,巴拉圭,還有秘魯三國都是好事,尤其是玻利維亞,玻利維亞在本世紀初,就已經變成內陸國,內陸交通發展對其最為有利。”
“但是,玻利維亞人在美國的挑撥下,斷然破壞區域和平與穩定,發動戰爭,入侵巴拉圭,他們的行為不僅破壞了帝國為區域和平做出的努力,同時也讓亞松森—利馬鐵路開工時間被迫延遲。”
“因此,對于這次玻利維亞的入侵,我們應該幫助巴拉圭穩定局面,同時這也是維護國家利益的必要舉措……”
東非政府既然決定了插手這場戰爭,自然要先把大義拿到手,所謂大義更主要是說服自己人,從而減輕士兵的心理壓力,凝聚其戰斗意志。
這一點十分重要,否則的話,即便東非軍隊戰斗力強悍,那也可能變成前世越南雨林里的美軍,阿富汗山區的蘇軍……
隨著時代的發展,阻礙殖民主義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殖民帝國內部的民眾思維變化。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通過血腥資本原始積累,富裕起來的劊子手的后代們,卻成為了人模狗樣的“紳士老爺”。
相反,如果“老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那他們的道德水平也會“返祖”,實際上,不管怎么變,他們的本性都沒有變過,那就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