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控制非洲之角也就是近期的事,此前已經對當地的游擊隊進行了多次圍剿。
在摩加迪沙港。
恩斯特對如今摩加迪沙的發展還是十分滿意的,他說道:“這還是我第一次來到摩加迪沙,曾經我距離摩加迪沙最近的一次,可能也就是從歐洲抵達東非的時候,但是并沒有在這里上岸。”
“那個時候,摩加迪沙還僅僅是一座不大的小城鎮,如今,卻已經成為了北印度洋北部的明珠。”
摩加迪沙在東非算不上大城市,但在印度洋沿岸的知名度卻絲毫不低,如果不是自然環境限制,這里發展說不定不會比如今蒙巴薩差。
同時,摩加迪沙也是世界沙漠地帶的主要現代化大城市之一,在摩加迪沙的外國人也不少,尤其是阿拉伯教國家,歐洲還有印度,遠東等地區的商人。
因為摩加迪沙也是東非重要的商品出口口岸之一,幾乎謝貝利河流域的農產品出口,還有帝國東北部工業品,很大程度上選擇從這里銷往海外。
而摩加迪沙南部的基斯馬尤市發展的也不算差,這兩座城市,算是東非東北部索馬里地區最大的現代化城市了。
“只可惜,這次行程比較倉促,無法細致的觀察和瀏覽摩加迪沙,等我從奧匈帝國回來后,可能會在這里稍作停留一段時間。”
這次恩斯特前往奧匈帝國,主要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參加弗朗茨的葬禮,第二件事則是參加魯道夫的加冕儀式。
而這次行程的匆忙,也讓恩斯特感覺到了未來建設北非鐵路的意義。
如果東非能在北非建設一條直連地中海沿岸的鐵路,那東非和歐洲之間的交流,也能更加便利,如今飛機的可靠性仍然不高,至少恩斯特不敢冒這個風險。
所以,他打定主意,未來要建設北非鐵路,打通東非和地中海之間的聯絡。
這樣一來,下次出訪歐洲,就可以先通過鐵路,抵達北非沿岸港口,再乘船抵達地中海北岸各國。
而不用像現在這樣,還要繞道亞丁灣,紅海,然后再往西經過東地中海,最后才能抵達中西歐地區。
在摩加迪沙停頓了片刻,恩斯特終于還是登上了輪船,踏上了前往奧匈帝國的遙遠旅途。
1929年1月13日。
恩斯特一行人在的里雅斯特靠岸,并且最終通過鐵路,抵達維也納,這不禁讓他感慨萬分,某種意義上來說,歐洲也算他的故土,恩斯特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都是在歐洲大陸上度過的,而這次他卻是以世界最強大帝國皇帝的身份,王者歸來。
而恩斯特的到來,也讓維也納前來吊唁的歐洲貴族還有權貴變得更加躁動,如今,東非早已經不是所謂歐洲人眼里的“荒蠻之地”,萊茵帝國的名號,在全世界都無人不知,無人不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