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局長董宇:“東加里曼丹殖民地以三百二十多萬人口,占據了榜首的位置,而帝國老牌殖民地,阿拉斯加以接近兩百萬,人口排在第二,至于第三則是棉蘭老島,人口超過一百三十萬。”
“除了這三個殖民地以外,其他殖民地人口數據就差了許多,只有多哥蘭人口超過三十萬規模。”
“整個1929年,帝國殖民地人口總數是六百九十四萬,接近七百萬,再過幾年,帝國核心殖民地人口應該能超過千萬規模。”
也就是說1929年,東非殖民地人口和澳大利亞人口相當,都是六百多萬,只不過東非比澳大利亞多幾十萬,明年應該能達到七百萬以上。
而東非核心殖民地面積,也就不到三百萬平方公里,所以說這個人口規模,是超過了東非政府心理預期的。
弗里德里希說道:“如果算上殖民地人口,那帝國人口超過了兩億,本土的人口大約是一億九千七百萬,下一個周期內,本土人口肯定能超過兩億。”
這里所謂的東非本土,還包括蘭芳海外省等行政管理納入東非中央政府管轄的區域,他們在東非的定位里,和殖民地還是有差別的。
1929年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了東非如今依舊比較夸張的人口增長,十年前,東非人口只有一億六千多萬,十年后,東非新增加了三千多萬人口。
而同期,美國增加了大約兩千萬人口,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二十年代,是美國人口增速較快的一個時期。
因為整個二十年代,美國經濟表現出了高度繁榮,這個時期,前世被美國稱為“咆哮的二十年代”,所以這個階段,美國不管是民眾生育欲望,還是移民數量,都處在一個爆發期。
甚至為了應付移民潮,美國加大了對東歐和南歐,亞洲等地區的移民限制。
東非倒是對這些區域的移民比較歡迎,但也是殖民地比較歡迎,東非本土倒是和美國采取了類似做法。
但是美國和東非本土,還有阿根廷等地,依舊是二十年代最受移民青睞的地區。
統計局局長董宇繼續說道:“帝國本土人口和我們之前預估的差不多,殖民地倒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料,尤其是東加里曼丹和棉蘭老島這兩個地方。”
“其他殖民地增長也比較快,但是基數太小,再過十年,可能會有比較亮眼的表現,但是現階段,對帝國的作用不大。”
“在1929年,我國城市化水平大概在百分之四十五左右,這個成績倒是十分突出,一戰結束時,我國的城市化水平還不到百分之四十,這說明了近十年帝國工業和城市的飛速發展。”
“同時這意味著,我們和歐美工業強國之間差距進一步縮小,而再考慮到帝國的人口規模,帝國進一步鞏固了世界第一工業國地位。”
“按照如今世界各國城市化的情況來說,城市化率至少超過百分之二十,才能算工業國,超過百分之五十,則是工業強國,但是帝國因為龐大的人口規模,所以并不完全對應這個邏輯。”
按照如今世界的發展情況,城市化水平超過百分之二十的國家,經濟和工業基本不會太差,典型的就是日本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都超過百分之二十,甚至能達到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再往上,則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的城市化水平在百分之三十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