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賑,同時進一步加強帝國基礎設施建設,還有更新,為帝國的長期發展做考慮,比如建設高速公路,推動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人工運河網絡完善,機場建設,港口改造,大規模的環境生態恢復和保障工程等等。”
“總而言之,七五規劃的編定,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的同時,保障帝國經濟的進一步有序發展,所有人都應該貼合這個中心主旨,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而不是無休止的爭吵。”
隨著,恩斯特的話落,國會里的鬧劇也就此終結,這也意味著東非經濟政策的大方向確定。
后續東非肯定不可能恢復到1910年以前的經濟制度,但是卻著重強調了國家行政干預的作用,接下來,東非政府將更加深入和嚴格的參與國家經濟發展。
這是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相對于東非工黨此前的主張,后者顯然“和善”了許多。
會議結束后。
1930年,東非七五規劃的編定進展也加快了許多,而東非計劃委員會這個過去十年,存在感大大減弱的組織,也再一次進入國家權力的中心,尤其是在經濟政策方面的話語權,幾乎接近1910年以前。
1910年以后,隨著東非政策調整,轉變為自由市場經濟,計劃委員會的權柄也大幅削弱,過去這個部門直接控制東非經濟發展,后面則變成引導,控制和引導的含義完全不同。
前者,能夠調集東非的所有資源和企業,后者頂對東非國有經濟發揮主導作用。
而現在,計劃委員會的權柄再次加強,也標志著七五規劃期間,東非經濟領域的重大變革,雖然計劃委員會依舊不可能恢復1910年以前的狀態,但也將發揮主導性作用。
除此外,恩斯特將啟用東非工黨成員,加入計劃委員會,這也意味著東非工黨,將“主導”接下來政府的經濟工作。
而東非的國有企業在經歷過多年的優化和瘦身后,他們也將在七五規劃中,為帝國經濟發展,和維護經濟平穩運轉發揮主導作用,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大約可以用來描述東非政府接下來對國有企業的安排。
當然,還有一點需要重點提及,就是恩斯特此前提到的軍隊擴充,很顯然,隨著1929年經濟大危機的爆發,東非軍隊也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這倒不是窮兵黷武,自從一戰結束以來,東非軍隊一直都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標準運作,尤其是東非陸軍,除了武器裝備有些進步以外,其規模一直都不大,海軍也因為條約限制,發展不多,反倒是空軍進步比較明顯。
現在,隨著歐美各國經濟危機的爆發,國際社會的沖突顯然也會隨之爆發,加上如今東非在南美等區域的擴張,也需要更多的軍隊,來保障東非的海外利益和市場安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