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
1930年的莫斯科極度繁榮,在歐美各國集體陷入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世界上的其他主要大城市,幾乎是一片末日景象,企業破產,工人失業,流浪漢大軍激增,絕大部分市民帶著愁苦的面容。
而莫斯科這座紅色帝國的中心城市,卻表現出截然不同的生機,大量企業被建設,所有人都各司其職,并且充滿了對未來的期望。
這是東非學者葉可夫游歷歐洲眾多城市后得出的結論,他對旁邊的蘇聯“導游”維德諾耶說道:“今年去過倫敦,巴黎和柏林等城市,但是這些城市除了巴黎以外,大多深陷經濟危機的深淵之中,但就算巴黎等法國城市幸免于難,可他給我的感覺也是紙醉金迷的腐朽感,唯有蘇聯的每一個地區,好像都充滿了盎然生機,欣欣向榮。至于美國……我想它的情況應該更加糟糕。”
葉可夫雖然沒有親自前往美國,但是作為本輪經濟危機的中心,最早爆發經濟危機的國家,還有各種真實報道,他敢斷定如今美國是工業國里情況最糟糕的。
前世,這個時間段,最慘的工業國則是德國,畢竟美國人好歹還能靠著政府救濟和地大物博,吃得上飯,而背負巨額債務的德國民眾,他們根本沒有多余的選擇,最終只能和德國極端政黨一條路走到黑。
當然,這次經濟危機中,德國的處境依舊不會太好,尤其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他們要面臨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在世界排名前幾的大國中,德國工業處于第一梯隊,但是他們控制的市場有限,殖民地幾乎為零。
維德諾耶對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境遇并不是很上心,現在全世界都知道歐美經濟受到了重創,但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東非并沒有噩耗傳來。
所以他向葉可夫問道:“葉可夫先生,那你們的國家呢?”
葉可夫對于自己的祖國并不反感,他略帶自豪的說:“東非確實也受到經濟危機的影響,不過,我們國家和蘇聯一樣,都是世界上比較年輕的國家,如今東非依舊處在一個旺盛發展的時期,雖然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但這些問題和挑戰,就現在情況來看,都是比較容易克服的。”
“原來是這樣啊……”維德諾耶感嘆道:“那還真不錯!”
實際上,維德諾耶心里是有些遺憾的,作為蘇聯人,他其實內心有些陰暗的想看到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都陷入困境,可惜現在,不僅是東非,甚至是法國等一些國家都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
這種心態客觀而言,其實并沒有太大問題,畢竟一個人希望自己的國家,比別的國家過的更好,這是正向的,人類社會本來就是追求進步的。
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前世冷戰時代那樣,美蘇兩個大國都積極向上,推動全世界的進步,反過來,則是所有國家一塊比爛,還有更壞的結果,那就是大家直接開擺,就像中世紀歐洲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