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還有莫斯科紅色無產者機床廠,這家企業更是能溯源到19世紀末,不過,汽車廠和電器廠,雖然建設于帝俄時代,但幾乎都建設于帝俄覆滅的前夕,后續發展基本由蘇聯政府主導完成,機床廠才算的上帝俄真正留下來的工業底蘊。
而除了帝俄和蘇俄積攢下來的家底以外,蘇聯一五計劃期間,也不是沒有新東西,像莫斯科軸承廠,卡波力特化工廠,莫斯科化工廠等等,大部分項目確實都是首次出現。
比如莫斯科軸承廠,他的主要產品就是滾珠軸承,用于汽車,飛機等高端機械制造產業,填補了蘇聯精密零件生產的空白,這也意味著蘇聯一五計劃以前,不管帝俄時代還是蘇俄時期,如今整個蘇聯區域內,都沒有該產業分布,只能依賴對外進口。
而卡波力特化工廠,它建設的目的,則是為了生產合成橡膠等化工產品,而合成橡膠,別說蘇聯,就是放在全世界毫無疑問都是十分前沿的新產業。
不過,這家工廠的建設,也證明了東非政府陰謀的破產,此前,東非可沒有限制對蘇聯的橡膠出口,就是想拖延蘇聯合成橡膠產業的發展,但該工廠還是在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落地了,這也說明了蘇聯對資本主義國家的不信任,對此,東非政府只能表示,看人真準,東非不限制橡膠對蘇聯出口,確實不懷好意。
從莫斯科的一五計劃工程項目中,就可以得出結論,蘇聯工業項目中,確實有帝俄的老本,其他國家的技術的引入,也有蘇聯在二十年代自己的積攢的家底,更有新的自主創新。
維德諾耶自豪的對葉可夫說道:“再過十年,蘇聯必然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莫斯科也必然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除此外,我們還有列寧格勒,基輔,斯大林格勒,敖德薩,馬格尼托哥爾斯克等等以一眾新興工業城市,不出二十年蘇聯將成為和東非,美國同等體量的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國之一。”
葉可夫對于維德諾耶所描述的畫面,也表示了認可:“如果蘇聯能按照這個發展速度,那二十年后,還真有可能超過德國,成為世界三大工業國之一,甚至有可能超過美國。”
“如今美國正處在工業危機之中,大量企業破產,工業產能萎縮,德國雖然工業更發達,但是其體量太小,且能源和礦產比較缺乏。”
當然,葉可夫并沒有提到東非,在他看來,蘇聯想超越東非,那是很難辦到的事,畢竟,東非的人口比蘇聯都多出幾千萬,而且還有巨大增長潛力,工業發展也一直不慢,至少二十年里蘇聯想在工業領域超越東非,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而且,葉可夫沒有考慮到一點,那就是蘇聯很大概率,不可能一直都有如今這樣和平發展的機遇,如果按照前世的時間線推延,十年后,就是德國將蘇聯開戰,所以蘇聯很大概率沒有二十年的連續發展時間。
德國和蘇聯是必然會有一戰的,因為雙方在中東歐有直接的利益沖突,且兩國都將其視為核心利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