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學術界評判古都的標準,那至少也應該是面積達到數百萬平方公里,且在當時十分強大,對周邊有強大影響力,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強大帝國政治中心,這也是遠東帝國為什么有四個城市入選的原因。
而這也是弗里德里希為什么知道西安這座遠東帝國城市的原因。
當然,恩斯特這次的安排,顯然和西安的歷史無關,而是因為前世西安始終屬于遠東帝國在二戰中的穩定后方,不管是感性還是理性,恩斯特都要加快這座城市的發展,尤其是重工業方面。
1931年的西安,在遠東帝國經濟版圖中,尤其是工業領域,可以說毫不起眼,甚至說其工業基本等于沒有,這完全不為過。
就以工業領域最基本的紡織業來說,如今西安沒有一家現代紡織工廠,原歷史上西安第一家紡織廠,大華紗廠都是才始建于1935年,這也是第一個登上遠東帝國西北地區近代民族工業舞臺的企業。
不要小看紡織業,雖然是典型的輕工業,但是紡織業顯然對軍隊,尤其是高緯度地區作戰有重要意義,就比如棉服和被褥,遠東帝國北方冬季的氣候可是很冷的。
西安目前唯一的軍工產業可能就是一家洋務運動時期投資建設的軍械廠,不過,這家軍械廠規模不大,只能維修部分武器,還有生產少量的彈藥。
當然,在恩斯特看來,關中平原及其北部的黃土高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在這個時間段發展起來煤炭和鋼鐵產業,煤炭和鋼鐵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基礎,這些資源在當地并不缺乏。
鐵礦恩斯特不太了解,可煤炭,恩斯特對大名鼎鼎的神木市可就有所耳聞了,當然,現在神木還只是一個落后的農業縣,可前世神木的煤炭在全國經濟中都占據重要地位,就比如著名的運煤專線神華鐵路,起點就是此地。
光是這一地的煤炭儲量就超過數百億噸,前世僅二十一世紀初,開采量就超過五十億噸以上。
如果放在當前的東非,就憑借這種資源優勢,毫無疑問能發展成為太特市那樣的鋼鐵產業基地,而太特全省的煤炭儲量都遠比不上這一個縣域,太特市唯一的優勢,可能也就是在交通上了。
而神木只是黃土高原煤炭資源的一部分,它周邊同樣有很多大礦,哪怕能開發一點,也將大大改變遠東帝國西北地區的工業狀況,尤其是接下來一段時間,遠東帝國可能因為戰爭原因,工業大幅度受損的情況下。
恩斯特說道:“我們的目的,在于增強遠東帝國的實力,從而削弱日本,這樣,也能在未來,更加促進日本南下,幫助帝國實現重塑南洋和南太平洋地緣格局的目標。”
雖然這只是恩斯特找的借口,可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日本有海陸之爭,如果在遠東帝國戰事不利,日本海軍的南下戰略就能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背書。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