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勞恩費爾德能說出這話,在某種程度上也證明了他性格上的別扭,作為一個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竟然甘居人下,不過這也不足為奇,前世他就在阿道夫手下當差。
這也說明了同為極端民族主義分子,性格上可能也大為不同,就像德國的阿道夫,西班牙的弗朗哥,意大利的貝尼托,都有各自的風格。
阿道夫野心大,他想統一大德意志,征服整個歐洲,最后統治全世界。貝尼托喜歡說大話,有野心,但沒有阿道夫那么瘋狂。弗朗哥更是只窩在西班牙,至于出兵蘇聯,那也情有可原,畢竟西班牙內戰時雙方就結下了梁子。
至于弗勞恩費爾德,他的政治野心就是德奧合并,只不過因為局勢的原因,他不僅僅只滿足于德國和奧地利的合并,而是德國和整個奧匈帝國的合并。
這就類似本時空里,因為奧斯曼帝國取得一戰勝利,因此凱末爾沒有選擇共和路線,而是憲政的奧斯曼帝國一樣。
當然,弗勞恩費爾德也明白,德國和奧匈帝國組成的大德意志帝國想要實現,這就超出他的能力范圍了,他現在連奧地利都擺不平,更別說奧匈帝國其他區域了。
他對施耐德說道:“政變的風險太大,而且即便我們加在一起,也很難成事,所以和德國民族黨合作就成了必然選擇。”
“我曾經也和阿道夫見過幾面,如果他能成為德國首相,然后由德國主導兩國合并,我們進行協助,這樣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因此,接下來我們會和德國民族黨加快取得聯系,同時,你們也應該配合我們,加強在帝國內的輿論攻勢,還有加緊對軍隊進行滲透,拉攏更多的人和我們站在一起……”
施耐德聽完他的計劃,眼神也越來越亮,本來什么和德國合作,只是他病急亂投醫,忽悠弗勞恩費爾德的空話,可在弗勞恩費爾德的一番思索后,這個計劃突然就變得可行性極高。
施耐德可不管最后是否是德國主導合并,他只要最后魯道夫皇帝的改革無法繼續下去,目的就達到了。
而且,更妙的地方在于,民族黨反工黨的態度,這也是各國民族黨的共識了。
“弗勞恩費爾德閣下,不得不說你的智慧令人驚嘆,帝國能出現你這樣的人才,真是榮幸,也是德意志民族的榮幸,接下來,我們會全力支持貴黨派在帝國的發展。”
資產階級別的沒有,就是錢多,操控著國家輿論導向上他們也有極大的優勢。
而民族黨的優勢在意識形態領域,說到底,民族黨某種意義上算是一種全民性政黨,他們和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合作的同時,又拉攏底層民眾,包括工人,軍人,農民等等。
拉攏各個階級,也就意味著社會本身其實完全沒有變化,而民族黨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犧牲本民族和國家以外民族和國家的利益,這樣上層社會吃肉,底層也能分口湯喝。
這其實就是前世美國的現狀,假設前世二戰德國民族黨勝利了,他們不過是另外一個版本的美國。
……
1931年后,德國和奧地利的資產階級和民族黨,兩股勢力的合流已經成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