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蘇聯現在不需要考慮這些,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向,在這個時間段毫無疑問是正確的。
此前,德國和東非都是選擇優先發展重工業這條工業化道路,后面才逐步補齊輕工業短板,并且成為工業領域的六邊形戰士。
至于說優先發展輕工業,如果蘇聯這么做,那完全是自取滅亡,因為蘇聯的外部形勢過于嚴峻,尤其是面對德國這種20世紀前期的超級工業強國。
所以,蘇聯只能優先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確保政權能夠生存下去,只有活下來,才能談未來。
……
約瑟夫在對烏克蘭還有對外貿易委員會的干部進行了一番敲打后,就把他們打發出了辦公室。
他放下煙斗,拿過身邊的電話,對著話筒吩咐說:“讓保衛局的緬任斯基到我的辦公室來。”
保衛局也就是東非所稱的“契卡”,而緬任斯基也就是如今契卡的負責人,同時,也是約瑟夫的心腹。
過去一年以來,緬任斯基可是勤勤懇懇的幫助約瑟夫做了許多大事,包括集體農莊相關的富農鎮壓問題,古拉格建設,對國內反政府分子的鎮壓和清洗,還有對外工作等等。
古拉格在蘇聯經濟中有著重要作用,而緬任斯基就是如今蘇聯古拉格體系的重要推動者。
集體農莊推行期間,許多“地主”,“富農”,就被投入到古拉格下屬的各個勞改營,截止到1931年,差不多全蘇聯有近百萬富農因為抵制集體農莊,成為勞改犯。
這是現在古拉格勞改犯的重要來源之一,當然,還有許多破壞分子,間諜,反政府分子也是他們的獄友。
古拉格其實可以理解為“勞改營管理總局”,他和一般的監獄系統還不一樣,因為古拉格下的囚犯,是要為國家建設出力的。
就比如現在蘇聯正在建設的白海—波羅的海運河,西伯利亞和中亞的礦場,城鎮,蘇聯的鐵路建設等等,都能看到古拉格管理的勞改犯們的身影。
從這個角度來說,蘇聯和美國確實不愧是天生的“冤家”,兩國在“囚犯經濟”上都是獨成一派的集大成者。
蘇聯通過古拉格獲得大量勞動力,對國家進行建設,而美國尤其盛行的私人監獄,也在為美國的監獄長還有經濟做貢獻,這正好對應了“計劃”和“市場”兩種成分。
不久,緬任斯基就來到了約瑟夫的辦公室,他看起來極度虛弱和消瘦,事實也是如此,緬任斯基有心臟病和神經衰弱等健康問題。
不過,這個看起來其貌不揚,弱不禁風的病秧子,在蘇聯卻是令人聞風喪膽的存在,同時也是其他國家情報機關頭疼的硬茬子。
“約瑟夫同志,你叫我過來有什么事?”緬任斯基開口詢問。
此時,約瑟夫正在批閱桌案上的文件,聽到緬任斯基的話后,他把鋼筆放在桌面上的墨水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