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前世他干預玻利維亞內政,試圖推翻玻利維亞民選政府,和巴西競爭等。
現在,玻利維亞,巴拉圭被東非控制,東非對烏拉圭的影響力也日益加深,所以,阿根廷想擴張自己在南美的影響力和勢力范圍,東非成為了最大阻礙。
這種情況下,阿根廷應該和東非關系進一步惡化,但事實卻恰恰相反,烏里武魯上臺后,不僅沒有和東非作對,反而破天荒的加強了當前階段和東非的合作。
至于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烏里武魯得位不正,在阿根廷不得人心。
這和意大利的貝尼托政府有著本質上的區別,貝尼托是先成為意大利首相,然后調動意大利民族主義情緒,掌握國家大權的。
而烏里武魯上臺,是直接發動軍事政變,因此,烏里武魯在阿根廷國內的反對者眾多,他的統治并不穩固。
假設,這個時候得罪東非,東非以烏里武魯政府不合法為由,拉攏阿根廷各個反對勢力,那烏里武魯政府就極有可能被推翻。
畢竟,烏里武魯靠的是軍隊,因此,可以通過強權對反對勢力進行鎮壓,但是東非最不缺的就是武力,只要東非打著恢復阿根廷民主的旗號,軍隊進入阿根廷,說不定就有大批支持者,當然,前提是之后東非再撤出。
現在,東非在巴拉圭河玻利維亞就有駐軍,更別說整個南大西洋,東非海軍一家獨大,所以,烏里武魯對東非是十分忌憚的,卻又因為實力,不得不低頭。
除此外,如今阿根廷的經濟情況,也要求烏里武魯和東非采取合作,來遏制現在阿根廷糟糕的經濟情況。
總而言之,為了維系自身利益和統治,烏里武魯不僅不敢得罪東非,反而積極拉攏東非。
所以,這次《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阿根廷軍政府也派出代表積極參與進來,并且謀求為本國獲取更多的利益。
就比如此前弗里爾外交部長提到的羅薩里奧市,這個城市就在巴拉那河沿岸,并且是阿根廷第三大城市,也是阿根廷重要的鐵路和航運中心,也是前世知名國際工黨戰士埃內斯托·拉斐爾·格瓦拉·德·拉·塞爾納的故鄉。
阿根廷軍政府一方面畏懼東非干預阿根廷內政,另一方面,需要尋找英國的替代品,恢復農產品出口,同時發展本國工業。
所以,東非就成了重要選擇,在之前東非本身就是阿根廷農產品的重要消費國之一,而在經濟危機中,東非又是資本主義世界受到影響最小的國家,所以,阿根廷軍政府希望東非加大對阿根廷農產品的進口規模。
同時,東非又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工業實力不容置疑,引入東非資本對阿根廷城市還有產業進行投資,對于烏里武魯政府也是一項重要合作內容。
對于烏里武魯政府,東非也投桃報李,保證不干預阿根廷內部事務,至于經濟上兩國的合作,前提就是阿根廷同意并且和東非簽署自由通航協議,只要阿根廷答應,那東非會在經濟上對阿根廷適當傾斜。
這是阿根廷,然后是巴西,東非并不太重視巴西在巴拉那河流域的作用,不過,如果開發玻利維亞北部,還有巴西西部的鐵礦資源,走水運回東非,那巴西境內河流就繞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