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流經的拉普拉塔平原,面積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而遠東帝國全國平原面積一百萬平方公里出頭,也就是北美中央大平原,還有東歐平原才能穩壓其一頭。
當然,這里說的是那些適合農業發展的主要大平原,其他諸如亞馬孫平原,圖蘭平原面積雖然也不小,但是可利用面積低。
氣候方面,巴拉那河流域主要以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為主,雖然也有季節性變化,但是從名字就可以聽出這個區域的水熱條件要好過遠東帝國,還有東歐平原。
然后是土壤肥力,巴拉那河流域有豐富的黑土地資源,肥力也十分可觀。
綜上所述,也就北美中央大平原在各項數據上幾乎全面壓制拉普拉塔平原,東歐平原面積大,水量也不缺,土壤也肥沃,但是熱量和光照條件不及拉普拉塔平原。
摩卡對助手希萊得說:“算了,南美各國尤其是原西班牙殖民地和葡萄牙殖民地,基本上都是一個德行,我們不能以常理揣測他們的發展。”
“畢竟,他們真的像帝國一樣,那早在19世紀以前就崛起了,根本沒有我們東非的機會。”
“不過,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國家,確實在發展經濟和工業上的能力偏弱,這也證明了歐洲中心論的謬誤,即便歐洲各個地區,發展差異也極大。”
希萊得也頗為認同的說道:“沒有外部的壓力和支持,這些南美國家,基本很難靠自身,實現像帝國那樣的經濟奇跡。”
“這可能也是南美洲地理位置上的利弊,這里可以說處于世界的角落,比北美還要孤立,也就比大洋洲強上一點,所以很難和其他文明進行頻繁交流,不過也相對比較安全。”
“加上自然條件優渥,人口壓力輕,所以也沒有進取心和動力,同世界其他地區競爭,但這又何嘗不是當地人的一種優勢呢!”
南美的地理位置,確實很偏僻,相比較之下,非洲雖然和南美緯度相近,但是非洲靠近亞歐大陸,甚至三者本來就是連為一體的。
同時非洲大陸東臨印度洋,西接大西洋,可以說去許多地方都很方便。
在東非將非洲南部發展起來后,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系,貿易也更加緊密,某種意義上來說,東非已經成為南半球經濟的中心,同時又深入參與北半球經濟。
比如南美和大洋洲的貿易,南美和亞洲的貿易,都可以從東非中轉,加上東非所處的非洲大陸,本身也是一個資源,人口,經濟,工業,農業等條件比較突出的大洲。
這事實上使得東非正在成為世界市場崛起的一個新經濟交互中心。
這種世界市場的經濟中心,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三個,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歐洲,第二是非洲,最后是北美。
北美和非洲比較相似,二者分別靠著美國和東非,一己之力將自己所在的區域,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抬升了一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