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因為經濟危機的原因,南美各國也有不少失業人員,就比如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方,他們的城鎮人工成本也大幅降低,出現過剩,所以可以以比較低的工資,吸引工人來實現這一點。”
“當然,前提是帝國政府支持我們這么做,同時玻利維亞政府愿意買單,不過,玻利維亞雖然經濟困難,但這么小的工程,他們應該還是付得起價錢的。”
蘇亞雷斯港到科倫巴港航道疏浚,在希萊得和摩卡等東非人眼里,確實是微不足道的小工程,畢竟區區十五公里,放在上個世紀,農業社會的東非都能輕松解決,東非甚至能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情況下,人工挖掘近三千公里的運河,這都是南美各國無法想象的。
雖然也不是沒有“小”缺憾,那就是消耗了幾百萬黑人勞工,可東非本國民眾也不是光監督黑人干活,也動員了數百萬國民參與建設。
這種強大的動員能力,也是東非和南美各國最大的區別。
聽完助手的分析后,摩卡也恍然大悟,雖然疏浚船效率高,可南美地區各國的國情和東非可不一樣。
他對希萊得說道:“你說的很好,相較于我的方案,或許你的計劃更容易被政府采納,畢竟現在帝國最主要的工程還是幫助玻利維亞建設鐵路,如果河道改造的成本太高,那他們估計根本不會考慮投資其他項目。”
亞松森—利馬鐵路的建設,就足以讓玻利維亞經濟不堪重負了,所以在鐵路建設的同時,想讓玻利維亞政府出資搞其他工程,那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不過,這一點也不是不可行,因為玻利維亞鐵路建設中,東非并非完全以短期經濟利益為考量,因此,這條鐵路的建設成本報價并不高,幾乎是成本價。
當然,東非雖然以成本價建設這條鐵路,但是不代表東非賺的少,這條鐵路建成以后,有利于東非對玻利維亞礦產,農業和工業等領域的控制,從而換取更大的長期利益。
這也反應了東非在對南美殖民中的策略轉變,東非當初在南洋還有中東,西非,北非搞得可完全不是這一套。
在東非對南美地區的經濟殖民活動中,更傾向于軟硬兼施,互利互惠,東非雖然吃肉,但也給當地人一口湯喝,并且這種經濟殖民,未來也將成為東非海外勢力擴張的主要形式。
畢竟,都快20世紀中葉了,隨著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的覺醒,那些粗暴簡單的殖民擴張方式,效果越來越差,甚至可能起到反噬作用。
而這種隱形經濟殖民反應在玻利維亞,就是東非對玻利維亞政府沒有太過壓迫,甚至東非免除了玻利維亞的部分欠款。
所以玻利維亞政府手里,三瓜兩棗肯定還是有的,只要摩卡等人能說服東非政府,想要還要蘇亞雷斯港的這段航道,就有可能成功。
摩卡說道:“我們回去后,寫一份詳細的報告,看一看上面怎么說,說不定就能夠通過政府的批準。”
有棗沒棗打一桿子,這也是科研人員獲取經費的重要方式之一,畢竟萬一通過了呢?現在摩卡就是抱著這種想法,如果通過的話,他的個人履歷說不定就能添上一筆,為日后工作鋪好道路。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機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