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對南美的前期投入,日后受益者顯然是東非西海岸地區,誠然近些年來東非西海岸發展不錯,可和東海岸相比依舊有明顯差距。
想要改變這種格局,南美和西非兩個和東非西海岸利益相關的地區,就必須優先布局,從而使得西海岸成為南大西洋的經濟高地,虹吸整個南大西洋沿岸國家和地區的資金,人才和資源。
在西非和南美之中,毫無疑問后者對當前東非的吸引力更大,一方面是英國勢力收縮,另一方面是南美相對于西非開發更成熟,至于西非,各國勢力盤踞,且文明程度偏低,文化和種族和東非差異也過于明顯。
……
時間轉眼進入1932年。
去年,隨著東非政府大刀闊斧的經濟調整下來,成功抵住了世界經濟危機的逆潮,成為世界少數幾個在經濟風暴中逆流而上的經濟體。
不過,與之伴隨的則是花錢如流水,為此,東非政府也不得不走上縮衣減食的道路。
弗里德里希皇儲今天就在鐵道部開會,就東非鐵路的“虧損”問題進行討論。
“鐵路是事關國民經濟,國防軍事戰略,基礎民生的重要交通設施,從本世紀以來,帝國鐵路事業發展日新月異,迅速騰飛,成為世界第三大鐵路網。”
“在拉動國民經濟增長,驅動區域經濟發展,平衡地區經濟差異,改善交通通行條件等方面做了重要貢獻。”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鐵路所呈現的危機也已經在全世界爆發出來,除了蘇聯等欠發達國家和地區以外,許多國家的鐵路資產,事實上成為了負資產,我們東非鐵路也存在這種發展趨勢。”
“所以,我希望大家能集思廣益,對東非鐵路如何改革,做出詳細和切實可行的方案。”
1931年,世界三大鐵路網,分別是北美鐵路網,歐洲鐵路網,最后是東非鐵路網。
其中美國的鐵路高達四十三萬公里,穩定排在世界首位,歐洲世界第二,長度超過三十五萬公里,最后東非本土鐵路線也超過三十一萬公里。
伴隨著經濟危機的爆發,美國鐵路產業損失慘重,歐洲鐵路產業整體表現還不錯,還有蘇聯這種鐵路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的存在,東非雖有些底氣,但是問題也已經比較嚴重。
鐵道部部長威爾斯分析說:“皇儲殿下,關于目前東非鐵路的經營情況存在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東非特殊國情所導致的。”
“鐵路方面的虧損,有內部和外部雙重因素作用,內部是系統性和先天不足等問題,只能不斷調整,外部主要是其他交通方式的崛起,和鐵路產生了競爭。”
“就拿當前世界鐵路經營狀況最好的歐洲鐵路來說,他們之所以能夠勉強維持,這是因為歐洲本身市場和需求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