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民族黨突然停頓的攻勢,讓德國工黨有些猝不及防,不過他們也來不及思考阿道夫有什么陰謀,此時,德國工黨受到的損失不小,需要盡快恢復元氣,還要應對接下來的選舉。
德國工黨內部對暴力推翻德國政府,還是議會競爭也有分歧,因此他們選擇兩條路線同時進行。
在德國新一輪暗流涌動的時候,南方的奧匈帝國,在蘇聯政府的支持下,奧地利等地的工黨也在悄悄謀劃著大動作。同時,因為德國工黨的教訓,這讓他們的行動變得更加隱蔽起來,防止意外發生。
……
1932年1月14日。
遠東帝國,申城。
近期,東非政府駐申城領事館,以軍事援助的名義,向該區域的遠東帝國軍隊,也就是第十九軍捐獻了一批武器。
遠東帝國軍隊,實際上一直都比較缺乏重型武器,而仿制能力也比較薄弱,尤其是金陵政府,更是對重工業尤其不重視。
金陵政府解決武器缺口的辦法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從國外采購,就比如1930年,遠東帝國政府就從德國采購了少量火炮。
不可否認,在一戰光環下,德國軍力強大,幾乎成為了全世界的共識,這也讓德國軍火在世界軍火市場中大受歡迎。
而金陵政府的領導人,也極其推崇德國軍事體系,比如參謀制度,普魯士軍隊的紀律性,并且認為德國模式更適合遠東帝國。但是對于遠東帝國而言,德國軍械也并非全是優點,尤其是其價格實在太貴了。
與前世德國作為戰敗國不同,本時空里德國國防工業更加傲慢,因此,哪怕在國際市場上,德國武器也絕對不算便宜,而前世同時期,德國對遠東帝國出口武器甚至比美國武器都要低百分之三十左右。
道理也很簡單,前世德國軍事力量被限制,軍工廠自然更重視海外市場,同時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在態度上也沒有底氣,還有前世德國經濟危機比本時空更要嚴峻,所以更需要出口創匯,甚至可以接受以物易物。
所以,本時空里,德國和遠東帝國的軍事領域合作,規模也縮水了不少。
而同為“德械”的東非武器,價格雖然便宜,也很有限,而且近十幾年來,東非幾乎沒有和遠東帝國的大規模軍事合同。
和金陵政府關系密切的英美兩國,出于政治利益考慮,也采取了和東非類似做法。
當然,他們和東非有著本質的區別,東非政府是受恩斯特影響,不愿意干預遠東帝國內政,哪怕到如今,遠東帝國也僅僅是名義上統一。
英國和美國也是顧及日本,英國本身和日本就是合作者,兩國在遠東帝國保持默契,所以,英國不可能扶持遠東帝國軍工產業的發展,甚至不會向遠東帝國出口殺傷性大的重武器。
美國也有類似想法,不過這也和美國如今的外交政策有關,也就是“孤立主義”盛行,而和遠東帝國軍火交易,顯然不符合孤立主義精神。
總而言之,金陵政府不僅不重視國防工業,連國際上的“酒肉朋友”都比較罕見,目前,其主要進口重武器,基本來自于德國和奧匈帝國。